[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6974.7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李乾;蒋文斌;唐成垒;陈德宝;辛金明;姚军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包括砌块、螺杆、第一排灰管、第二排灰管和第二排灰阀门,第一排灰管与第二排灰管连通,第二排灰管内设有第二排灰阀门,第一排灰管内设有砌块和螺杆,砌块与螺杆连接,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设在回灰阀处,远离炉膛和煤泥给料口,因此避免了排灰渣的同时排除部分未完全燃尽的煤泥,降低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量损失,由于第一排灰管内设置有砌块和螺杆,砌块与螺杆固定连接,且砌块和螺杆构成第一排灰阀门,在不排灰时第一排灰阀门处关闭状态,第一排灰阀门在第一排灰管内,阻拦粗灰进入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因此避免了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因吸潮而堵塞,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正常排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锅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
背景技术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形态为粘稠的泥饼状,流动性强,难以装卸和运输,且煤泥置于露天,存储占地大,煤泥吹干后会随风扬起,形成二次污染,煤泥中含有杂醇、松油等有害的杂极性有机分子渗入地层会造成大面积土壤污染,危害植物生长,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会造成河道淤塞,水质污染,因此降低煤泥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降低煤泥污染,现有技术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煤泥进行再利用,从而降低煤泥污染,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煤泥为燃料进行流态化燃烧的过程中,煤泥在炉膛中燃烧会产生聚集在炉膛下部的煤泥灰渣、被烟气吹送至炉膛上部后被分离器分离送回炉膛的粗灰和被烟气吹送至炉膛上部不能被分离器捕集,随烟气进入尾气竖井被排灰器收集的细灰。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煤泥在炉膛里燃烧,煤泥给料口离炉膛下方用于排放煤泥灰渣的排渣口很近,因此,排灰渣的同时会排除一部分尚未完全燃尽的煤泥,会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量损失,由于粗灰中含有石灰,且粗灰中携带有少量烟气,烟气中的水分较多,因此,粗灰充满设置在回灰阀的底部用于排粗灰的排灰管时,会造成排灰管因吸潮而堵塞,使得排灰管无法正常进行排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以解决排灰渣的同时排除一部分尚未完全燃尽的煤泥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量损失和排灰管因吸潮而堵塞使得排灰管无法正常进行排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包括砌块、螺杆、第一排灰管、第二排灰管和第二排灰阀门,其中,
第一排灰管与第二排灰管相连通,第二排灰管内设置有第二排灰阀门;
第一排灰管内设置有砌块和螺杆,砌块与螺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砌块、螺杆的长度之和与第一排灰管的长度相匹配,且砌块与螺杆构成第一排灰阀门。
可选的,第二排灰阀门的宽度与第二排灰管的宽度相匹配。
可选的,砌块为圆锥体砌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包括砌块、螺杆、第一排灰管、第二排灰管和第二排灰阀门,第一排灰管与第二排灰管相连通,第二排灰管内设置有第二排灰阀门,第一排灰管内设置有砌块和螺杆,砌块与螺杆固定连接,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设置在回灰阀处,远离炉膛和煤泥给料口,因此避免了排灰渣的同时排除一部分尚未完全燃尽的煤泥,从而降低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量损失,由于第一排灰管内设置有砌块和螺杆,砌块与螺杆固定连接,且砌块和螺杆构成第一排灰阀门,在不排灰时第一排灰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排灰阀门在第一排灰管内部,阻拦了粗灰进入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因此避免了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因吸潮而堵塞,使得第一排灰管和第二排灰管可正常排灰,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灰装置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兖矿济三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6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