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工作位的定位结构及其泄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83840.X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新;于德富;臧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市新翔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3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郑萌萌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工作 定位 结构 及其 泄油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一种可转换工作位的定位结构及其泄油器,定位结构可滑动设置在夹层内,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本体上的剪断销钉和可溶定位环,所述本体与所述夹层的一侧壁摩擦连接,所述剪断销钉和所述可溶定位环均与所述夹层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所述剪断销钉的固定力,小于所述可溶定位环的固定力;本实用新型设置本体的摩擦力介于剪断销钉的固定力和可溶定位环的固定力之间,能够利用可溶定位环保证在一个工作位,在可溶定位环失效后,利用剪断销钉保持稳定在该工作位,在需要进入另一工作位时,可利用摩擦力将剪断销钉剪断而转换至另一工作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转换工作位的定位结构及其泄油器。
背景技术
抽油泵上的进油阀为单流阀,抽油泵之上的原油不会倒流回井里,作业提管柱前,进油阀不能被起出,因此,作业提管柱时抽油泵之上的管柱内有原油。为了避免泵上内的原油随作业起管柱时流到地面上来,一般要在抽油泵上安装泄油器,以实现泄油,保护油区环境。泄油器指的是使抽油泵之上的油管内的原油泄流回油井的工具。
目前油田使用的泄油器形式很多,有撞击式、挡板式、提开式、旋转式、支撑式等。但上述各种泄油器存在不足:
撞击式泄油器的原理是向油管中投入撞击棒,依靠撞击棒的冲击作用剪断空心泄油销,通过空心泄油销连通油管与油套环空,以此实现泄油的目的。由于撞击式泄油器的上述工作原理,导致撞击式泄油器在某些较为特殊井况条件的油井中例如大斜度井、水平井、超稠油、高凝油井的应用存在泄油不可靠性的问题;比如油管结蜡、结垢严重时会导致投掷困难,或撞击力度小导致无法打开泄油器,达不到泄油效果。如遇事故井时更是无法投掷。申请公布号为CN 1086438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泄油器,包括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的中心管,套设在中心管外的外管,其与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环腔,环腔的上端和下端封闭,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环腔相连通第二通孔,套设在中心管外且能在环腔中移动的滑套,当滑套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其封堵第二通孔以使第一通孔无法通过环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当滑套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其解除对第二通孔的封堵,从而第一通孔通过环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但是,该方案需要使用试压车向抽油管柱中打高压液体并憋压,以剪断剪切销钉,实现滑套由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的转换,操作过程复杂,作业成本高。
正常生产时,旋转式泄油器上接头的泄油孔依靠盘根与密封套之间的密封达到密封效果,保证油井生产正常。检泵、起管柱等作业发生时,起出抽油杆柱,然后正转油杆柱,摩擦块在摩擦作用下,相对套管壁不动,连接体与摩擦块之间是由爪子啮合的,且连接体与上接头为螺纹连接,所以连接体相对摩擦块不转动而下行,密封套通过定位销钉随连接体下行,从而让泄油孔达到泄油的目的。旋转式泄油器螺纹设计不合理,由于长期在井液的腐蚀等作用下,再次作业时候,会出现旋转不动、摩擦块受损,无法转动最终无法泄油的问题,另外,结垢或砂卡严重时旋转件易卡失效,可靠性差。申请公布号为CN10198421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管泄油器,泄油器接于抽油泵上,下次作业提油管需要泄油时,先上提油管,使凸键和凸键扣在一起,旋转内管,在摩擦机构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摩擦机构、密封套不动,在旋转力矩作用下,内管和密封套的联接螺纹卸扣,密封套上行,失去对泄油孔的覆盖,使内管上的泄油孔内外联通泄油,该方案采用了旋转打开泄油孔的方式,一旦结垢或砂卡严重将会导致无法使得内管和密封套连接螺纹卸扣,导致无法打开泄油孔。
另外,挡板式泄油器也需要泵车打压,作业时间长、作业成本高。提开式泄油器易触碰泄油开关发生意外泄漏,可靠性差。支撑式泄油器需要Y211封隔器配合使用,增加成本,且尾管数多,作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市新翔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牡丹江市新翔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83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的支撑装夹工装
- 下一篇:掩膜板及蒸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