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77485.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7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刁兴兴;孙鹏;叶少锋;冼应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中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0;F28F1/00;F28F19/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刘菊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气 发电 内燃机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1.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100),所述支撑件(100)包括底座(110)和水箱(120),所述水箱(12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10)的一侧;
舱体(200),所述舱体(200)包括第一壳体(210)、进气管(220)、排水件(230)、排气管(240)、第二壳体(250)和第三壳体(260),所述第一壳体(210)固定于所述底座(110)顶侧,所述排水件(230)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底部,所述排气管(240)贯穿所述第一壳体(210)顶部,所述第二壳体(250)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部,所述第三壳体(26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50)内部,所述进气管(220)贯穿所述第一壳体(210)侧壁和所述第二壳体(250)侧壁;
收热组件(300),所述收热组件(300)包含第一吸热件(310)和第二吸热件(320),所述第一吸热件(310)包含第一水泵(311)、第一进水管(312)和第一出水管(313),所述第一水泵(311)螺栓固定于所述底座(110)顶侧,所述第一进水管(3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11)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管(312)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水箱(120)的内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313)螺旋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50)内部,所述第一出水管(31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1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31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0)的内顶部,所述第二吸热件(32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顶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4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0)内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2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50)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51)内设置有支撑杆(252),所述支撑杆(252)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杆(252)环形分布于所述第一腔体(251)内,所述支撑杆(25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壁,所述支撑杆(25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50)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60)与所述第二壳体(25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61),所述第三壳体(260)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50)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三壳体(260)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腔体(25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60)的外壁底端设置有滤网(270),所述滤网(270)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260)外壁,所述滤网(270)采用耐高温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外侧底端设置有水位观察管(280),所述水位观察管(280)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51),所述水位观察管(280)内置温度显示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13)采用耐高温材料,所述第一出水管(313)贯穿所述第一壳体(2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61)内,所述第一出水管(313)远离所述第一水泵(31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250)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中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中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774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的自喷线送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观音豆腐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