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1037.6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0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俞天龙;郑淦休;何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希瑞方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0 | 分类号: | B29C48/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武慧南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模具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涉及薄膜加工领域,所述挤压模具包括:成型部,具有延伸方向,并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成型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被所述成型部的一端的端面所截取的部分由第一曲线所限定;挤压部,形成有位于所述部分内的挤压平面,所述挤压平面由与所述第一曲线形成为等距曲线的第二曲线所限定;连接部,所述成型部经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挤压平面共面的连接平面。根据本申请的挤压模具与挤压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待压延基材展宽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双向拉伸工艺制造PTFE微孔膜时,在挤出工序中,口模的结构直接决定压延基带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成品微孔膜的最终效果。
目前采用的口模的出口的横截面多为圆形,因此挤出工序形成的待压延基材呈圆柱形状。在待压延基材压延成带材的过程中,圆柱形状的待压延基材展宽能力相对较差,待压延基材的中间与两边的流向不一致,进一步导致压延机积料或者基带的摆动,更严重时会不成型,或者出现压延基带撕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待压延基材展宽能力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包括:成型部,具有延伸方向,并形成有沿所述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成型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被所述成型部的一端的端面所截取的部分由第一曲线所限定;
挤压部,形成有位于所述部分内的挤压平面,所述挤压平面由与所述第一曲线形成为等距曲线的第二曲线所限定;
连接部,所述成型部经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挤压平面共面的连接平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一块预制坯可以获得一个或者多个片状待压延基材。
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线形成为椭圆;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内侧部与所述挤压部之间,当以任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平面剖切所述成型部时,所获得的由所述成型部、所述挤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三者形成的截面相同。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一方面,第一曲线形成为相对规则的图形,更容易计算挤压模具的压缩比(压缩比为下述第三通腔被沿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截面所截取的部分的面积与成型部、挤压部以及连接部三者围设的挤压空间的被所述挤压平面截取的部分的面积之比);另外,使挤压模具在制造过程中,更容易通过机械加工获得。另一方面,使连接部延长,实现挤压部和成型部连接更加牢固,提高挤压模具的耐挤压极限。
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线形成为圆,所述挤压部的形状形成为圆柱;
当沿着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观察到的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扇环且所述扇环对应的圆心角为45°~180°。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一方面,使挤压模具更便于机械加工获得。另外,现有技术使用的挤压模具的横截面多为圆形,在保证压缩比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在现有的挤压模具进行改造获得,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成型部还包括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形成有圆台状的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的轴线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成型部的远离所述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通腔的窄端靠近所述成型部;
所述成型部、所述挤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三者一体成型,所述成型部与所述第一过渡部两者一体成型。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提供给受挤压部阻挡未进入通孔内的部分预制坯一个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容料机构,所述容料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希瑞方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希瑞方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1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质自动滤除的棒销式纳米级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冠脉cta用闭气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