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54799.3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6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瑛;万艳雷;谢晓靓;刘德富;熊光城;马瑞雪;唐强;刘瑞芬;颜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秦丽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丁坝 结构 包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包括原木、锚杆、土壤、碎石以及植物,两根原木间隔并排设置在河床上,两根原木的第一端均与河岸对接,两根原木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根原木的端面上均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通孔,并且各个通孔沿着原木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锚杆一一对应贯穿通孔,并且各根锚杆的第一端均垂直插入河底,在两根原木所包围的区域内填充土壤,碎石平铺在土壤上,并且碎石形成的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种植区域,植物种植在种植区域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丁坝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及生态效益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
背景技术
丁坝是用于河道治理的一类水工建筑物,其河岸一端与堤岸相接呈“丁”字形,因而得名“丁坝”。通过丁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起到“控导主流,护滩保堤”的作用,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发挥城市泄洪或保水功能。
目前,传统的丁坝结构设计过程中仅仅从水动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角度进行丁坝设计,往往忽略了其生态效益,很少有结合生物需求端进行丁坝结构设计的。同时由于丁坝坝头、坝根等部位的基础和泥沙常年受到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其基础掏空,导致丁坝失去结构稳定性而局部或整体崩陷塌落。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丁坝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及生态效益不佳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丁坝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及生态效益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丁坝结构,包括:
两根原木,两根所述原木间隔并排设置在河床上,两根所述原木的第一端均与河岸对接,两根所述原木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根所述原木的端面上均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通孔,并且各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原木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锚杆,所述锚杆一一对应贯穿所述通孔,并且各根所述锚杆的第一端均垂直插入河底;
土壤,在两根所述原木所包围的区域内填充所述土壤;
碎石,所述碎石平铺在所述土壤上,并且所述碎石形成的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种植区域;
植物,所述植物种植在所述种植区域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原木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原木与水流流向的夹角范围为45°-135°。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原木之间的距离为30cm-40cm。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的填充厚度为15cm-25cm。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长度为0.8m-1.2m,所述锚杆的直径为25mm或32mm,并且相邻的两根所述锚杆之间的间距为40cm-50cm,所述锚杆垂直插入所述河底的深度为50cm-70cm。
进一步的,所述原木的长度为1.5m-2.5m,所述原木的直径为200mm-300mm。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带根植物或者为枝条捆绑组成,所述植物的总直径为10cm-20cm,并且所述植物的顶部高度超出所述原木至少10cm。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材质为钢,并且所述锚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域的形状为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4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滑轨倒角用夹具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