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极材料卧式冷却釜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51288.6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锋;梁子龙;谢国卫;冯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硕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02 | 分类号: | B01F7/02;B01F7/08;B01F7/04;B01F15/06;B01F15/00;F28D1/06;F28F9/22;F28F1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徐长江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卧式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极材料卧式冷却釜,包括搅拌轴和横向设置的釜体,釜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端盖,搅拌轴通过端盖装设在釜体内,搅拌轴处于釜体外部的轴段上设有驱动机构,釜体上套设有第一夹套,第一夹套一端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夹套另一端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若干个导流片,若干个导流片均固设在釜体的外壁上,且若干个导流片在釜体上呈螺旋状设置,第一夹套内的导流片之间形成的呈螺旋状的导流空间,起到导引冷却水沿釜体外表面流动的作用,以起到避免出现冷却水的滞留问题,进而实现提高冷却釜的冷却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卧式冷却釜。
背景技术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需要经过高温包覆造粒环节,主要工艺是在高温状态下(可达700℃及以上)反复搅拌混合石墨烯粉料和沥青粉料,使沥青粉料融化并包覆在石墨烯颗粒的外表面上,以制得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完成高温包覆造粒环节后,需要进行冷却操作,冷却过程主要在冷却釜中进行,冷却釜分为立式冷却釜和卧式冷却釜,立式冷却釜由于其高度较高,较容易被生产车间的高度所环境限制而不能被设计得太大,从而影响产量,但卧式冷却釜因其高度不高,受到的环境限制作用较少,因此在产量上可以有所突破,这也使得卧式冷却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0884380.4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却釜,该申请的冷却结构主要是在釜体外套设夹套层,夹套层顶部设有冷却水入口,底部设有冷却水出口,并且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分别设置在夹套的左右两端,这种冷却水上进下出的冷却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一定的冷却效果,但是由于冷却水在冷却的过程中,温度会相应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小,使得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部分受热后的水滞留在冷却水出口上方的夹套内,并且冷却水入口下方的夹套空腔内的水流也会因转向作用而变缓,使得冷却水入口处下方的夹套内也容易出现冷却水的滞留问题,冷却水的滞留作用下,后续进入的冷却水就容易出现不流经整个釜体就直接从冷却水出口处离开釜体的问题,从而使得这种卧式冷却釜的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极材料卧式冷却釜,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卧式冷却釜的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负极材料卧式冷却釜,包括搅拌轴和横向设置的釜体,所述釜体的开口端通过法兰连接有端盖,所述搅拌轴通过端盖装设在所述釜体内,所述搅拌轴处于所述釜体外部的轴段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釜体上套设有第一夹套,所述第一夹套一端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夹套另一端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夹套与釜体之间的空腔连通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若干个导流片,若干个所述导流片均固设在所述釜体的外壁上,且若干个所述导流片在所述釜体上呈螺旋状设置,通过在第一夹套与釜体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呈螺旋状环绕釜体外壁的导流片,当冷却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到第一夹套的内腔时,会在导流片的导流作用下,以呈螺旋状环绕釜体外壁的形式在釜体外壁上向第一出水口的方向上流动,当冷却水流经完第一夹套所覆盖下的釜体的所有外壁表面后,最后通过第一出水口流出第一夹套,通过导流片的导流作用,使得进入到第一夹套内的冷却水都会流经完釜体的外壁表面,即进入到第一夹套内的冷却水均会参与热交换过程,以实现降低釜体内的温度的目的,导流片的导流作用,避免发生冷却水在第一夹套内的滞留问题,进而提高了该卧式冷却釜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夹套的内径,使得导流片与第一夹套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还可以起到帮助导流片内的气泡流动的作用,又由于冷却水最终的流向是第一出水口,因此,在冷却水的流动带动作用下,存在于釜体顶部的气泡就可以越过导流片流向第一出水口,进而实现排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硕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硕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1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用精准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仓储快递两用智能物流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