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40475.4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0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馨月;褚秀兵;张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9/16;B29B7/42;B29K95/00;B29K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张晓东 |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颗粒状 木质素 纤维 生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涉及木质素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仅能实现一种规格大小的木质素纤维制粒工作的问题;该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上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搅拌机一端设置有输料口,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挤压罐,所述挤压罐内部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罐设置有成型板,所述挤压罐侧壁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成型板下部设置有刮刀,所述刮刀下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成型板下部设置有倾斜放置的落料板。该装置可生产多中尺寸的木质素纤维颗粒,且可实现颗粒的快速固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质素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颗粒状木质纤维由纯絮状纤维加上造粒剂(如沥青等粘合材料,但是不能采用石蜡,是因为石蜡软化点比沥青低,会影响沥青的软化点而影响路用性能)经物理作用制成的高质量高纯度的颗粒状木质纤维。主要机理是纤维使沥青牢牢地在集料的表面形成一层沥青膜;并由于纤维的作用使该层沥青膜变厚,从而增加沥青的用量,进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沥青层的抗老化能力,大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路用纤维适用于SMA 沥青路面纤维加强型沥青路面,开级配或透水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加罩透水沥青混合料。现有技术中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仅能实现一种规格大小的木质素纤维制粒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基颗粒状木质素纤维的生产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端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上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搅拌机一端设置有输料口,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挤压罐,且所述输料口贯穿挤压罐侧壁,所述挤压罐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挤压罐内部设置有挤压板,且所述挤压板与电动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罐下部设置有若干孔径不同的成型板,所述箱体设置有与成型板匹配的槽,且所述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挤压罐侧壁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有夹紧把手,且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远离固定板一端与夹紧把手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设置有压头,所述成型板下部设置有刮刀,所述刮刀下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刮刀固定连接,所述成型板下部设置有倾斜放置的落料板,所述落料板一端连接有集料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成型板包括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以及第三成型板,且所述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和第三成型板的成型孔孔径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传动轴和转轴分别套接有一个链轮,所述两个链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设置有移动块,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转轴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一端与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移动块匹配的滑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入料口中部设置有隔板。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箱体侧壁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出风口与落料板同向设置,且所述集料框的侧壁设置有加热线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成型板,可生产多中尺寸的木质素纤维颗粒,且所述成型板的更换简单,使用便捷;
2、该装置通过设置热风机可防止挤压成型的颗粒粘连在落料板上表面;
3、该装置通过设置加热线圈和热风机同步作用,可加快颗粒的固化,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40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