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7841.0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爱希斯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山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8 | 代理人: | 周玲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包括基片,所述基片内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基片的上方设有针体组件,所述针体组件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入安装槽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基片内开设有多个与安装槽连通的缓冲槽。本实用新型中,当某个针体组件损坏时,采用镊子夹住针体组件的外侧,向外拔出,安装座离开安装槽,定位球离开定位孔,将损坏的针体组件取下,更换新的针体组件,使安装座插入安装槽,弹簧的弹力驱动定位球插入定位孔,将新的针体组件固定在基片上,完成了针体组件的更换,便于针体组件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
背景技术
微针的皮内注射给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可在皮肤上无痛地创造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活性物质或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因其具有的无痛、安全、易操作等优势,代表着未来药物经皮向体内传导的发展方向。
现有授权公告号CN209302013U,专利名称为:一种可溶性微针,包括基片和多个分布在基片上的针体,针尖部结合流体力学,上窄下宽,减少刺入皮肤时产生的阻力,使微针可以容易的刺入皮肤,增加了整个针体结构的机械强度,更高效地进行药物传导,然而,针体安装在基片上不可拆卸,针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磨损损坏,由于针体与基片不可拆卸,不便于针体的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包括基片,所述基片内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基片的上方设有多个针体组件,所述针体组件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入安装槽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基片内开设有多个与安装槽连通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弹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弹性连接有插入定位孔的定位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针体组件包括第一针体、第二针体和针尖,所述第一针体顶部与第二针体底部固定安装,所述针尖固定安装在第二针体顶部,所述安装座与第一针体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针体的顶部为半球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安装座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磁铁磁性相异的第一磁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定位孔绕安装座的轴线在安装座上等角度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孔为半球形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当某个针体组件损坏时,采用镊子夹住针体组件的外侧,向外拔出,安装座离开安装槽,定位球离开定位孔,将损坏的针体组件取下,更换新的针体组件,使安装座插入安装槽,弹簧的弹力驱动定位球插入定位孔,将新的针体组件固定在基片上,完成了针体组件的更换,便于针体组件的更换。
2、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磁铁,安装座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磁铁磁性相异的第一磁铁,第一磁铁吸住第二磁铁增强针体组件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爱希斯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爱希斯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7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组、蓄电池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网格布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