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组、蓄电池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7822.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喜 |
主分类号: | H01M50/102 | 分类号: | H01M50/102;H01M50/147;H01M50/533;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柯宏达;王铭珠 |
地址: | 715101 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单体 电池组 蓄电池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组、蓄电池及设备,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以在较低发热量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单体间的有效载流能力。所述电池壳体、无极耳电芯、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以及电池盖帽,无极耳电芯位于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相对的封闭结构以及设有电池盖帽的开口结构,无极耳电芯具有相对的第一电极端面和第二电极端面,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一电极端面焊接,第二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面焊接,电池盖帽与第二电极端子焊接;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电极端子焊接,第一凸起部沿着远离开口结构的方向凸起。所述电池组包括上述电池单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单体用于蓄电池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组、蓄电池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主要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提升锂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方面,但对于功率密度(也即高功率、大电流放电性能)的改善和研究还存在欠缺,并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充电应用过程中易出现电池发热、起火、续航里程不足、甚至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问题。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已经有厂家通过集流体电极的方式,将集流体与盖板或壳体直接连接,形成无极耳电池,其可以增大电流传导面积、缩短电流传导距离,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发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虽然无极耳电池的电池内阻有了比较大的降低,但是还是存在发热问题,且电池单体之间的电流密度比较低,不利于电池组充放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组、蓄电池及设备,以在较低发热量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单体间的有效载流能力,继而提高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无极耳电芯、第一电极端子、具有注液孔的第二电极端子以及电池盖帽,所述无极耳电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相对的封闭结构以及设有所述电池盖帽的开口结构,所述无极耳电芯具有相对的第一电极端面和第二电极端面,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极端面焊接,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端面焊接,所述电池盖帽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焊接;
其中,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焊接,所述第一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开口结构的方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单体中,无极耳电芯具有的第一电极端面和第二电极端面,实质为无极耳电芯具有的两个集流体末端。这两个集流体末端外露,使得第一电极端子与无极耳电芯的第一电极端面焊接,第二电极端子与无极耳电芯的第二电极端面焊接后,可以成倍增大电流传导面积、缩短电流传导距离,从而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发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实现电芯内部能量的高效存储与释放。
而且,由于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电极端子焊接,第一焊接部环绕在第一凸起部的周围,因此,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电极端子焊接时,如果第一凸起部远离开口结构的表面作为导电接触面,与电池连接片焊接,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电极端子焊接会所产生的一定的应力,第一凸起部与电池连接片焊接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应力,这两种应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相互抵消,进而增加封闭结构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第一焊接部与第一电极端子之间,以及第一凸起部与电池连接片之间的焊接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喜,未经张红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7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服装用传感柔性电极
- 下一篇:一种用于皮内注射的微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