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及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36605.7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崭华;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高密度 悬浮 污泥 滤沉器 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区(1),其上设置有反应器进水口;
混凝收水室(16),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内,所述混凝收水室(16)的进水口与所述混凝区(1)相连通;
集水管(10),一端与所述混凝收水室(16)相连通,适于收集所述混凝收水室(16)中的水体;
絮凝区(2),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下游,所述集水管(10)的另一端进入所述絮凝区(2);
水体加速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和所述絮凝区(2)中,包括:
喷管(7),适于连接所述反应器进水口或所述集水管(10)的另一端,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喷管(7)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
喉管(8),包括喉管(8)进水口以及喉管(8)出水口,所述喉管(8)进水口罩设在所述喷管(7)上方,所述喷管(7)与所述喉管(8)之间形成加速水道;
沉淀区(3),设置在所述絮凝区(2)的下游,所述沉淀区(3)上设置有反应器出水口;
所述混凝区(1)、絮凝区(2)及沉淀区(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排气阀(28);
所述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为圆柱状的壳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喷管(7)的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喉管(8)与所述喷管(7)相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区(1)的内壁设置有混凝收水板(17),所述混凝收水板(17)与所述混凝区(1)的内壁形成所述混凝收水室(16),所述混凝收水室(1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混凝收水室(16)的底部,适于使所述混凝区(1)内的水体进入所述混凝收水室(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收水板(17)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混凝收水室(16)内部延伸的配水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收水室(16)的外壁设置有水力导片(19),所述水力导片(19)朝所述喉管(8)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板(18)呈水平状设置,所述水力导片(19)朝向所述混凝区(1)底部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药管(9),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和所述絮凝区(2)的至少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区(2)与所述沉淀区(3)之间设置有第一絮体通过区(11),水体通过所述第一絮体通过区(11)进入到所述沉淀区(3)中,所述沉淀区(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絮体收集斗(29),部分所述水体进入所述第一絮体收集斗(29)中;
至少一个絮体循环装置,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一絮体收集斗(29)中,另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所述喷管(7)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絮体通过区(11)为倒V型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3)还包括絮体流化床室(4),位于所述第一絮体收集斗(29)的上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66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协同自循环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无人售卖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