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5135.2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3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魏青;陈丽雪;杜晓思;李淑婷;赵晓茹;陈涛;张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名华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001 河北省邢***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检测 用固相 萃取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涉及萃取装置的领域,固相萃取装置包括箱体、抵接在箱体上方的箱盖、多个设置在箱盖上方的萃取装置本体、设置在箱体与箱盖之间用于将两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多个设置在箱体与箱盖之间用于防止两者错位分离的定位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抵接在箱体顶部的密封圈、固设在密封圈两侧的固定环、设置在密封圈两侧的防脱环、多个设置在防脱环与箱体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件。本申请具有提高箱体和箱盖连接处的密封性,使萃取物不易渗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萃取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固相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环境、商检、化工等领域。
目前,固相萃取装置包括箱体、箱盖、萃取装置本体,萃取时可将装有样品的萃取管与萃取装置本体连接,随后萃取物即可进入箱体内,但是,为了便于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使工作人员可快速打开箱体,箱体和箱盖通常采用抵接的方式,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容易渗出萃取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密封性差,容易渗出萃取物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箱体和箱盖连接处的密封性,使萃取物不易渗出,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境检测用固相萃取装置,包括箱体、抵接在箱体上方的箱盖、多个设置在箱盖上方的萃取装置本体、设置在箱体与箱盖之间用于将两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多个设置在箱体与箱盖之间用于防止两者错位分离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固相萃取装置对样品进行萃取分离时,首先将装有样品的萃取管与萃取装置本体连接,接着萃取装置本体对样品进行分离处理,随后萃取物即可进入箱体内,密封组件将箱体与箱盖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使萃取物不易泄漏,且定位件防止箱体与箱盖发生错位,进一步提高箱体与箱盖之间的密封性;固相萃取装置对样品进行萃取分离时,密封组件以及定位件将箱体与箱盖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使两者的连接处不易渗出萃取物,从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且降低了萃取物泄漏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抵接在箱体顶部的密封圈、固设在密封圈两侧的固定环、设置在密封圈两侧的防脱环、多个设置在防脱环与箱体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件;
所述箱盖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插接至密封槽内,所述防脱环一端与箱盖抵接、另一端与箱体抵接,所述防脱环上开设有防脱槽,所述固定环插接至防脱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安装密封圈时,首先将密封圈抵接至箱体的顶部,接着将防脱环放置在密封圈的两侧,且将固定环插接至防脱槽内,随后通过多个连接件将防脱环固定至箱体顶部,使防脱环不易脱离箱体,从而将密封圈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防脱环与箱体顶部之间还设置有隔断环,所述防脱环与箱体顶部均开设有隔断槽,所述隔断环同时插接至两个隔断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断环同时插接至两个隔断槽内后,隔断环使防脱环与箱体顶部之间的缝隙形成隔断,从而使萃取物难以从两者之间的缝隙渗出,进一步提高了箱体与箱盖之间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与两个固定环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设置连接牢固、强度高、使用稳定,从而使密封圈与固定环连接更牢固,且一体成型制作方便,便于批量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名华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名华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5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