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28033.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7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申启乡;顾杰;程勇;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固定件及尾盖;所述壳体外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壳体凸管;所述固定件前部与壳体凸管配合固定,固定件中部设有外螺纹,固定件尾部设有弹片;所述尾盖前部设有内螺纹,尾盖尾部内壁设有与弹片适配的紧缩结构;线束通过固定件和壳体凸管内壁进入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与壳体凸管通过卡槽、卡扣配合,固定件尾部通过尾盖螺纹紧固,易拆卸,固定件不易损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维护成本;固定件与壳体凸管内壁与线束均存在密封圈,密封长度增加,降低泄露风险;固定件加长及增加尾盖结构与弹片配合,可有效固定线束,防止线束摆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及线束端部螺钉固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用电驱动系统的外接高压线束主要分两部分:三相交流线束和高压直流母线两部分。三相交流线和高压直流母线通过接插件的方式分别与电机和整车连接,接插件方式需要整车配用相应的插座或插头,增加了成本,同时由于插件的尺寸较大,装配方式采用螺钉固定,占用较大空间,与目前高功率密度集成化设计理念不符合。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直插式线束固定方式,结构组成一般包括屏蔽环、密封圈和固定件。固定件通过和壳体固定,将密封圈及屏蔽环限制在壳体上。线束直接穿过固定件、密封圈、屏蔽环,在壳体内部通过螺钉固定。现有技术解决了高成本和占用空间的问题,线束装配方便。线束两端采用铜端子压接,仅需在装配位置预留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
1、线束及固定件损坏问题。
在实际生产调试拆卸和售后返修时,由于屏蔽环卡爪有倒刺结构,高压线束与倒刺干涉,线束热缩管及表皮常被破坏,无法满足二次使用要求。因此在拆卸过程中需拆除固定件后才能拆除线束。由于固定件无拆除结构,此零件拆卸极困难且易损坏,给整个维修和调试带来很大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密封泄露问题。
高压线束线皮较软时,装配后存在退皮现象,母线与密封圈无法接触,造成密封泄露。
3、母线摆动问题
由于固定件较短,无法有效限制线束摆动情况,固定线束螺钉松脱风险较大,同时由于线束摆动,造成密封圈与线束贴合不紧,增大泄露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现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优化的线束安装结构,解决以下问题:
(1)固定件结构修改与壳体固定结构,拆卸简单且不会损坏;
(2)固定件尾部增加长度并增加一个尾盖,限制线束的摆动;
(3)密封圈增加尾部长度,与线束接触部分增多,降低密封泄露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束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固定件及尾盖;
所述壳体外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壳体凸管;
所述固定件前部与壳体凸管配合固定,固定件中部设有外螺纹,固定件尾部设有弹片;
所述尾盖前部设有与固定件中部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尾盖尾部内壁设有与弹片适配的紧缩结构;
线束通过固定件和壳体凸管内壁进入壳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凸管表面设有楔形的卡扣,固定件前部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扣配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前部的内径与壳体凸管的外径之间留有拆卸间隙。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壳体凸管内壁与线束之间还设有一个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28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设计用组合隔断架
- 下一篇:新型卡车前面罩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