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前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13501.4 | 申请日: | 202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4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淳也;関口智英;庄子阳介;马修·弥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贺财俊;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有效的抑制保险杠横梁的破裂的同时,还能够使保险杠支架能够充分的被有效利用,保险杠支架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支架的结构强度。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横梁,设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侧端部的后方;且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形成为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端缘且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方朝向后方反折,并且随着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外侧,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结构的车身前部结构,即,其保险杠梁经由延伸件支承在前部侧梁上。在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其保险杠梁和前部侧梁之间具有用来吸收车身前部冲击载荷的保险杠梁延伸件,用来吸收冲击载荷的冲击载荷,来使冲击吸收部的支撑轴部被压碎的方式来适当的吸收冲击载荷。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前侧车架的前部向车身前方突出,突出的前部形成为脆弱部,在脆弱部的车身后下方(即前侧车架的下方) 设置有副车架。根据车身前部结构,当因前方碰撞而从车身前方施加了冲击负载时,在前方碰撞初期,所施加的冲击负载使脆弱部产生压缩变形。脆弱部产生压缩变形后,在前方碰撞后期,通过使副车架发生弯折来使前侧车架发生弯折变形,以此吸收冲击能量。
在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一种在汽车车身的前部或者后部具备用于承受车辆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保险杠构造。在保险杠构造中,作为芯构件具备保险杠加强件。保险杠加强件沿汽车车身的宽度方向配设为长条形状,并在汽车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置通过保险杠支承构造与汽车车身的框架部件连结从而被支承。
此外,现有技术也提出一种保险杠加强件的制造方法,利用热压工艺将中央位置的部件与其两侧位置的部件的板厚不同的拼焊板材形成为规定的截面形状的保险杠加强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设置有凸缘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设置有凸缘部,导致保险杠加强件与球状物体或杆状物体等细小的物体接触或碰撞时,使得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会产生应力集中而使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变形,并容易引起破裂等,会导致传递到位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后方的保险杠支架的载荷不稳定。
由此,需要一种车辆前部结构,是具备由保险杠横梁和保险杠支架构成的保险杠结构,当发生车辆碰撞而承受冲击载荷时,车辆前部结构与非平坦的物品诸如球状或杆状等细小物体接触时,冲击载荷不会引起局部的应力集中,并且由于使保险杠横梁的前部弯曲或挠曲变形成弓形的载荷会产生,故能够抑制保险杠横梁的中央部裂开或裂纹等产生。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在保险杠横梁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上设置从保险杠横梁的端缘且从前方朝向后方反折而形成的凸缘部,且凸缘部形成为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外侧凸缘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当发生车辆碰撞或发生冲击等事故时,能够有效的抑制保险杠横梁的破裂的同时,还能够使保险杠支架能够充分的被有效利用,保险杠支架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载荷而不会浪费整体的保险杠支架的结构强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用于吸收冲击载荷且设置在车辆的前部,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保险杠横梁,设置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横梁的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侧端部的后方;且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形成为从所述保险杠横梁的端缘且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方朝向后方反折,并且随着从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外侧,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3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冻液生产用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牙科手机的无菌供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