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化生物酶调制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12501.2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5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峰;马铭泽;张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铭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M1/12;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刘寒冰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化生 调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化生物酶调制罐,涉及调制罐技术领域,该调制罐,包括罐体,与罐体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一端延伸至罐体内,罐体底部一侧固定穿设有出料管,罐体底部外侧套设有套壳,套壳与罐体外壁合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液体,液体用于吸收罐体内热量或向罐体传导热量,与容纳腔连接有进液管与出液管,调制罐还包括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用于对罐体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罐体内壁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消除制备原料在罐体内转动造成的涡流;通过在罐体内设置阻挡件,当搅拌叶持续带动罐体内的制备原料旋转,形成的涡流与阻挡片对撞而衰减消失,更有利于制备原充分混合均匀,进一步缩短酶催化反应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制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续化生物酶调制罐。
背景技术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酶催化反应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传统的化学工业中。
连续化生物酶制备多通过调制罐反应制备,为增加制备原料在调制罐内的混合效果,通过在调制罐内加装搅拌机构,对其进行搅拌,在搅拌机构对制备原料进行搅拌时,制备原料在调制罐内旋转形成涡流,涡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备原料的混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连续化生物酶调制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连续化生物酶调制罐,包括罐体,与罐体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一端延伸至罐体内,用于将制备原料引入罐体内,罐体底部一侧固定穿设有出料管,罐体底部外侧套设有套壳,套壳与罐体外壁合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液体,液体用于吸收罐体内热量或向罐体传导热量,与容纳腔连接有进液管与出液管,调制罐还包括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用于对罐体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罐体内壁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消除制备原料在罐体内转动造成的涡流。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顶部一侧固定穿设有溢出管,所述溢出管位于罐体内一端连接有滤框。
进一步的,进液管固定穿设在套壳一侧顶部,出液管固定穿设在套壳另一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安装在罐体顶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转动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罐体内,所述转轴固定穿设有若干个搅拌叶。
进一步的,阻挡件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罐体内壁的阻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罐体外壁,并向其内部延伸,所述罐体内部形成与凹槽相对应的阻挡块,所述凹槽一侧开口与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块与罐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调制罐,通过在罐体内设置阻挡件,当搅拌叶持续带动罐体内的制备原料旋转,形成的涡流与阻挡片对撞而衰减消失,更有利于制备原充分混合均匀,进一步缩短酶催化反应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制罐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调制罐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罐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调制罐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溢出管;14、滤框;2、套壳;21、出液管;22、进液管;3、混合机构;31、搅拌电机;32、转轴;33、搅拌叶;41、阻挡片;42、凹槽;43、阻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铭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铭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2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