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09133.6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6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天风行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天谷八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信息化 自动化 数据 网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天线,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和以太网连接指示灯,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格栅,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接口、LAN口、第一通用串口和第二通用串口,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有四个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凹槽的内底壁上固定有转动座。该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天线和连接杆之间通过球体活动连接,使天线的角度可以随意调整,使其信号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大,更立体,使得信号的传输更加顺畅快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电力控制领域出现了各种现场控制系统或设备(如DAS、PLC、DCS等),智能终端(如FTU、RTU、TTU等),以及各种测量仪表等。现有技术中,这些装置和设备一般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或者各自配置一套与上位机和工作站进行通信的装置;现场设备兼容性差,特别是通讯协议互不相容,各厂商软、硬件设备间具有很强的排斥性,难以实现各种系统资源的共享,难以实现各个系统的统一指挥调度,系统控制成本高,所以需要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
(1)在使用时,天线的角度不便于调整,使其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不便于使用;
(2)不使用时,天线直接暴露在外界,导致不便于进行收纳,并且天线容易被损坏。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存在使用时,天线的角度不便于调整,使其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不便于使用;和不使用时,天线直接暴露在外界,导致不便于进行收纳,并且天线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天线,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指示灯、运行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和以太网连接指示灯,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格栅,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电源接口、LAN口、第一通用串口和第二通用串口。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有四个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底壁上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天线的底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有球体,所述天线的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天线通过卡槽与连接杆上的球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存模块和微处理器,且所述储存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信息化与自动化数据网关:
(1)天线和连接杆之间通过球体活动连接,使天线的角度可以随意调整,使其信号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大,更立体,使得信号的传输更加顺畅快速,便于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天风行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天风行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09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循环水除垢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消毒水自动混匀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