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混流置换式送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01362.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3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方;周敏;杨雪莲;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王金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置换 送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混流置换式送风口,包括壳体,壳体连接有送风管,壳体侧壁底部设有回风口,回风口上方的壳体内壁连接有上小下大的聚风口,聚风口上方的壳体内设有挡风板,送风管与壳体底壁相连,送风管的末端设有射流喷嘴,射流喷嘴低于回风口或与回风口上下方向的中部相平齐;射流喷嘴的喷射方向朝上正对聚风口顶端开口;挡风板上方的壳体侧壁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往置换通风的缺点,使得大温差低温送风得以应用在置换式送风系统中,减小主动送风量从而降低上游风机能耗,减小送风管尺寸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置换式送风口,适用于低温置换式送风方式。
背景技术
置换送风是室内通风或送、排风气流分布的一种特定形式。经过热湿处理后的新鲜空气,通过空气分布器直接送入活动区下部,较冷的新鲜空气沿着地面扩散,从而形成一较薄的空气层(湖)。
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热源在浮力的作用下,形成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区域流动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热浊的污染空气则由设置于房间顶部的排风口排出。
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系统相比,置换通风的主要优点是:所需的供冷量较少;活动区内的空气质量更好。
置换通风的缺点是:由于出口速度较小,安装空气分布器需占用较多墙面。送冷风时,送风温度不低于18℃,温度过低会影响人员热舒适性。
由于送风温度偏高导致相同供冷量条件下,送风量偏大;如果送风温度过低还需要对送风进行二次加热,送风量偏大和二次加热都会导致能耗损失。
传统的置换送风口能满足风速小,送风均匀等条件,但是无法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大温差低温送风能有效减少送风量(同样的风量携带更多冷量)、减小送风管的尺寸及减少风机能耗,但由于会导致人体不适而无法应用于置换送风。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将大温差低温送风应用于置换送风上的送风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低温混流置换式送风口,能够将大温差低温送风应用于置换送风,设备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温混流置换式送风口,包括竖向设置的壳体,壳体连接有送风管,
壳体侧壁底部设有回风口,回风口上方的壳体内壁连接有上小下大的聚风口,聚风口的顶端设有用于气流通过的开口;
聚风口上方的壳体内设有挡风板,挡风板与聚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腔形成混风腔,聚风口与回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腔形成回风腔;
送风管与壳体底壁相连,送风管的末端设有射流喷嘴,射流喷嘴低于回风口或与回风口上下方向的中部相平齐;
射流喷嘴的喷射方向朝上正对聚风口顶端开口;挡风板上方的壳体侧壁开设有用于向室内送风的出风口。
壳体呈圆柱形、椭圆形、多棱柱形或橄榄球形。
所述挡风板的竖向截面呈弧顶向上的弧形。
所述出风口左右对称设有多个。
所述聚风口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形。
所述回风口处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01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换式积极性储纱送纱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液面震荡功能的蚀刻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