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桡动脉压迫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6886.X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熠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0 | 代理人: | 杨兵 |
地址: | 361004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桡动脉 压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属于医疗用辅助器械领域,包括柔性固定带(1)、纱布层(2)和螺旋压迫器(3),在所述柔性固定带(1)和纱布层(2)之间设置湿敏电阻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并在柔性固定带(1)的外侧设置有报警器,还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与湿敏电阻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和报警器电连接,还优选设置发条计时器(10);本实用新型可以让医护人员即时了解桡动脉压迫时的压力和渗血情况,从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并且还能自动匀速旋松螺旋压迫器,避免医护人员人工操作的失误,保证安全,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压迫器。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需要压迫六小时。这期间,需每两小时将螺旋旋松一圈,直至六小时后完全放松。期间常常发生渗血,若未被及时发现,常常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也就是说,期间医护人员会进行至少三次的旋松螺旋,但是,旋松螺旋严重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常常因旋得过松而出血,旋得过紧又会使血液回流不畅引起压迫器远端术肢肿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桡动脉压迫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桡动脉压迫器,包括柔性固定带、位于所述柔性固定带内侧的纱布层和位于所述柔性固定带外侧的螺旋压迫器,在所述柔性固定带和纱布层之间设置湿敏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并在柔性固定带的外侧设置有报警器,还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与湿敏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
同时设置湿敏电阻传感器和报警器,桡动脉压迫时若出现渗血,会浸湿纱布层,被湿敏电阻传感器感知,从而发出警报,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压力传感器可以将压迫的压力显示处理,方便医护人员直观地锁定适宜的压力,避免医护人员控制螺旋旋转时产生误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子扣和母扣用于柔性固定带两端相互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报警器为声音报警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报警器还包括为灯光报警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发条计时器,所述发条计时器的发条与螺旋压迫器固定连接。通过旋拧发条计时器设置六小时计时,发条计时器的发条会慢慢放松,同时带动螺旋压迫器的螺旋同步均匀放松直至六小时后完全松开,以防止医护人员人工旋松螺旋压迫器时因为旋得过松或者过紧产生的误差,保证压迫效果,并且不再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操作更简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让医护人员即时了解桡动脉压迫时的压力和渗血情况,从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并且还能自动匀速旋松螺旋压迫器,避免医护人员人工操作的失误,保证安全,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柔性固定带的内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中:1、柔性固定带;2、纱布层;3、螺旋压迫器;4、湿敏电阻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子扣;7、母扣;8、声音报警器;9、灯光报警器;10、发条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68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件固定模块
- 下一篇:带有高效无菌过滤伞的实验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