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4580.0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72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峰;麦钊彬;陆声琰;冼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0;F28F11/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建平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分布式 能源 系统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内壳,第一内壳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内壳,套设在第一内壳上,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之间设置有可供热烟气流通的第二容置腔;外壳,套设在第二内壳上,第二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容置腔;第一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与第一内壳围合成第一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一螺旋通道内流通;第二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三容置腔内,且与外壳、第二内壳共同围合成第二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二螺旋通道内流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冷流质与热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其动力一般是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锅炉,但锅炉在工作的时候将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如果不利用起来的话,将会直接排放至空气中造成浪费,而现有的热量回收装置又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热量回收效率低、回收量小的缺点,因此,急需一种具有高效的热量回收功能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第一内壳,第一内壳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
第二内壳,套设在第一内壳上,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之间设置有可供热烟气流通的第二容置腔;
外壳,套设在第二内壳上,第二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容置腔;
第一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与第一内壳围合成第一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一螺旋通道内流通;
第二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三容置腔内,且与外壳、第二内壳共同围合成第二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二螺旋通道内流通。
进一步地,冷流质的流向与热烟气的流向相反。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装置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上盖,上盖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口、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口以及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出口。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装置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下盖,下盖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三进口以及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的第三出口。
进一步地,上盖与第一内壳的上端面之间、上盖与第二内壳的上端面之间以及上盖与外壳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下盖与第一内壳的下端面之间、下盖与第二内壳的下端面之间以及下盖与外壳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内壳,第一内壳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内壳,套设在第一内壳上,第二内壳与第一内壳之间设置有可供热烟气流通的第二容置腔;外壳,套设在第二内壳上,第二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容置腔;第一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与第一内壳围合成第一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一螺旋通道内流通;第二螺旋桨叶,设置在第三容置腔内,且与外壳、第二内壳共同围合成第二螺旋通道,冷流质在第二螺旋通道内流通;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冷流质与热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4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石筛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