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83602.1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李华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快速 维护 集装箱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包括液冷机、出液管路、回液管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第四接头和储能集装箱,储能集装箱内设置有液冷板;液冷机通过出液管路连接至第一阀门在第一阀门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液冷板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二阀门在第二阀门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连接;液冷板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三阀门在第三阀门上设置有第三接头,液冷机通过回液管路连接至第四阀门在第四阀门上设置有第四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系统进行快速维护,操作简便,降低对维护人员专业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装箱电池储能系统多采用风冷方式进行散热,但是近几年来在集装箱电池储能系统中开始采用液冷方式进行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相比传统的风冷热管理方式,液冷方式更高效、整体温差控制更均匀,温升更低,支持更高倍率的充放电应用。
但是,相比传统的风冷系统,液冷方式在进行后续电池维护时比较麻烦,需要对系统进行放液,维护完成后需要进行加液,整个过程由于目前阶段的技术问题,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系统加液异常,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并且整个过程用时比较久,不利于快速维护投入使用。并且,液冷管路出现漏液现象后,电池系统需要整个关闭进行维护,并且过程中不能阻止系统漏液,易造成系统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能够对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系统进行快速维护,且操作简便,有效降低对维护人员专业度的要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快速维护的储能集装箱的液冷结构,包括液冷机、出液管路、回液管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第四接头和储能集装箱,所述储能集装箱内设置有液冷板;
所述液冷机通过出液管路连接至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阀门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阀门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连接;
所述液冷板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三阀门在所述第三阀门上设置有第三接头,所述液冷机通过回液管路连接至第四阀门在所述第四阀门上设置有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储能集装箱包括有至少一个电池箱,每个电池箱均配置有独自的液冷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出液主管和出液支管,在所述出液主管上至少连接有一个出液支管,出液支管数量与电池箱数量相对应,每个出液支管通向相应的电池箱的液冷板;
在每个出液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出液支管连接至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阀门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对应电池箱的液冷板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阀门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回液管路包括回液主管和回液支管,在所述回液主管上至少连接有一个回液支管,回液支管数量与电池箱数量相对应,每个回液支管通向相应的电池箱的液冷板;
在每个回液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回液支管连接至第四阀门在所述第四阀门上设置有第四接头,对应电池箱的液冷板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三阀门在所述第三阀门上设置有第三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液冷机包括冷却液循环泵,通过冷却液循环泵将冷却液从出液管路、回液管路和液冷板中循环流通,保证冷却液的循环流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采用双通阀。实现出液管路、回液管路和液冷板直接的通断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3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收发共轴紧凑激光收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紧急情况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