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梁用支架体系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82375.0 | 申请日: | 202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杨军;王平;黄金玉;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 地址: | 1161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用支架体系,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既有道路的两侧且沿新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既有道路与新道路交叉且不垂直,第一架体的第一端与第二架体的第一端分别靠近既有道路的两侧且均与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通过使第一架体靠近既有道路的一端与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以及第二架体靠近既有道路的一端同样与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间距基本与既有道路宽度相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体系,本实用新型中的梁用支架体系极大地缩短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跨度,进而降低了对于梁组件的刚度和强度要求,从而节省了施工成本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用支架体系。
背景技术
部分新修道路与既有道路相交叉处,由于既有道路的衔接或地形的限制,通常采用现浇槽型梁跨越既有道路。槽型梁属于典型的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具有梁体高度低、跨越能力较大、外形美观流畅、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有净空及限高要求的地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新道路与既有道路交叉且不垂直的情况下,在对槽型梁施工时通常需要利用支架体系对槽型梁进行支撑,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体系沿既有道路分为两部分,但由于既有道路走向的限制,使得支架体系的两部分的间距大于既有道路的宽度,支架体系的两部分跨度大、中心悬空较多,在上方搭建用于支撑槽型梁18的梁组件时,则需要采用更多更高规格的钢材,才能够使支架体系的刚度及强度满足施工条件,如此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以及施工难度增大。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新道路与既有道路交叉且不垂直的工况下,支架体系的分别位于既有道路两侧的两部分跨度大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位于既有道路两侧的两部分跨度较小的梁用支架体系,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新道路与既有道路交叉且不垂直的工况下,支架体系的分别位于既有道路两侧的两部分跨度大,所导致的施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实现降低施工成本及施工难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用支架体系,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既有道路的两侧且沿新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既有道路与所述新道路交叉且不垂直,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靠近于所述既有道路的第一侧且与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端靠近于所述既有道路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用支架体系,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端均与新道路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用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设置于第一端且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桩及设置于第二端且沿垂直于所述新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桩;
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设置于第一端且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第三支撑桩及设置于第二端且沿垂直于所述新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第四支撑桩。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用支架体系,所述第一支撑桩与所述第二支撑桩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支撑桩与所述第四支撑桩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相邻两所述第一支撑桩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支撑桩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三支撑桩之间、相邻两所述第四支撑桩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桩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桩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桩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支撑桩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用支架体系,所述第一支撑桩、所述第二支撑桩、所述第三支撑桩以及所述第四支撑桩均包括支撑钢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钢管两端的两个连接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盘与所述支撑钢管的若干个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梁用支架体系,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既有道路两侧的挖孔桩基础连接;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既有道路两侧的桥墩承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2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职语文教学互动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散热性良好的电能计量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