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灰人造微粒的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75163.X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0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贵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84 | 分类号: | F26B3/084;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尘灰 人造 微粒 干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灰人造微粒的干燥系统,设置有螺旋给料机,使除尘灰人造微粒能够实现均匀稳定输送,解决了输送过程中的粘结和下料不稳问题;在干燥炉内设置有锥型干燥床,能够实现人造微粒仅靠重力就能自由下落、流畅排出;在锥型干燥床上设置有微孔,实现干燥气体经干燥床微孔送入干燥炉,与干燥炉内的除尘灰人造微粒实现充分均匀的热交换,而散落的除尘灰也不致漏下;在废气流经的集气管路上设置了旋风分离器,完成了粉尘与废气的顺利分离,实现了粉尘回收的再循环利用和达标废气外排,最终形成高效环保的除尘灰循环利用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灰人造微粒的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长流程为主的钢铁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料,冶炼一吨钢材大约产生200kg/t的粉尘和尘泥,其中含铁粉尘约90%,含碳粉尘约18%,高炉含铁、含碳瓦斯灰约占15%左右。这些含铁含碳除尘灰都是钢铁企业重要的二次资源,将其合理、高效的循环利用是非常迫切的。
现有技术的固体废料利用只有部分成分相对洁净的除尘灰当期得到循环利用,积压库存高达万吨之多。从冶金行业来看,配入烧结机实现回用是主要通道之一,但也给烧结及炼铁生产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烧结矿成分波动大、质量不稳定以及有害元素循环富集等等,致使高效环保的完成除尘灰循环利用成为一项技术难点,除尘灰堆积成山也成为钢铁企业亟待解决的顽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灰人造微粒的干燥系统,减少人造微粒在输送及配料过程中产生粉化,进而提高除尘灰循环利用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除尘灰人造微粒的干燥系统包括有原料输送装置、热风引入装置和干燥装置,干燥装置包括有干燥室,干燥室内部底端设有锥型干燥床,锥型干燥床底部中心设有下料口,下料口贯穿干燥室底部,锥型干燥床上设有微孔;原料输送装置包括有螺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出口连接在干燥室侧壁上,螺旋给料机出口与干燥室内部连通,螺旋给料机出口连接锥型干燥床上方;热风引入装置包括有引风机Ⅰ,引风机Ⅰ出气口连接在干燥室侧壁上,引风机Ⅰ出气口与干燥室内部连通,引风机Ⅰ出气口连接在锥型干燥床下方。
进一步的,包括有废气排放装置,废气排放装置包括有集气管,集气管一端连接在干燥室顶部,集气管另一端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另一端连接有引风机Ⅱ,引风机Ⅱ另一端连接有废气排空管。
进一步的,包括有成品输出装置,成品输出装置包括有烧结机配料皮带,烧结机配料皮带设在干燥室下方,下料口下端连接有球阀Ⅰ,球阀Ⅰ下端连接有成品出口管,成品出口管连接在烧结机配料皮带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输送装置包括有受料斗和输送带,受料斗连接在螺旋给料机入口上,输送带连接在受料斗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风引入装置包括有加热炉,加热炉连接在引风机Ⅰ与干燥室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气排放装置包括有球阀Ⅱ和粉尘回收管,球阀Ⅱ连接在旋风分离器下端,粉尘回收管连接在球阀Ⅱ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给料机包括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孔直径为3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螺旋给料机,使除尘灰人造微粒能够实现均匀稳定输送,解决了输送过程中的粘结和下料不稳问题;在干燥炉内设置有锥型干燥床,能够实现人造微粒仅靠重力就能自由下落、流畅排出;在锥型干燥床上设置有微孔,实现干燥气体经干燥床微孔送入干燥炉,与干燥炉内的除尘灰人造微粒实现充分均匀的热交换,而散落的除尘灰也不致漏下;在废气流经的集气管路上设置了旋风分离器,完成了粉尘与废气的顺利分离,实现了粉尘回收的再循环利用和达标废气外排,最终形成高效环保的除尘灰循环利用干燥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75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