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排渗功能的排洪竖井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71201.4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8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姜江;吴浪洲;饶俊勇;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5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排洪 竖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贮灰场的排洪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渗功能的排洪竖井,包括竖井,竖井的井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竖井的外部设置有若干集渗结构,所述的集渗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结构和排水结构,进水结构的进水端延伸至灰场内的灰渣堆积处,排水结构延伸至竖井内部并向竖井内排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灰场内部的大量灰渣内积水进行引导和排放,减少灰场内积水,降低灰场浸润线;同时,竖井还能够起到排洪的作用,一物两用,实用性强。在排洪竖井封堵后,仍能及时将贮灰场内的渗水通过排洪竖井排出,快速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固结,彻底地解决贮灰场排渗问题,且排渗效果好,降低了维护成本,显著提高尾矿坝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贮灰场的排洪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渗功能的排洪竖井。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煤燃烧后产生灰渣,没有被综合利用的灰渣一般集中堆放,堆放灰渣的场所称贮灰场。贮灰场宜选择在荒芜的山谷,在谷口修筑初期坝,形成存放灰渣的库容。为了节约投资,采用分期分块建设,后期筑坝以初期坝坝前堆灰为基础,利用灰渣碾压筑坝,通过分层铺设,分层碾压,达到一定的设计技术指标,这样不断分层施工,逐级加高。
贮灰场在存放灰渣的同时,雨水、山谷汇集的洪水也进入灰场,存放在灰场中,并通过排洪系统排走。贮灰场的占地面积大,特别是山区灰场,流域面积更大,在贮灰场运行过程中,若遇到雨天气,特别是暴雨天气时,贮灰场内短时间会汇集大量的雨水,必须尽快将贮灰场内的雨水排出灰场,以确保贮灰场的填埋工作正常运行。在现有的贮灰场中,一般是采用排洪竖井、斜槽等加地下管道的方式将贮灰场表面的积水快速排出,但灰渣内的渗水无法由排洪系统排出。当初期坝为透水坝时,初期坝坝前灰渣体内的渗水会通过透水坝渗走。但有的时候受当地材料等条件限制,当初期坝选择不透水坝时,初期坝坝前堆灰体内的渗水不能排走,坝前积水较多,不利于坝前灰渣固结;坝前灰渣处于饱水状态,强度低,结构较松散,成为后期子坝加高的隐患。特别是随着灰场堆灰高度的增加,靠近初期坝的位于低高程的排洪竖井逐渐封堵,远离初期坝的位于高高程的排洪竖井逐渐启用,这使得坝前灰渣处于饱水状态,强度低,结构较松散,成为灰场运行的隐患。
可知,快速将灰渣内的渗水排出灰场外,成为贮灰场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现有的竖井排水结构尚不能解决灰渣内渗水的问题,要实现灰场内灰渣渗水的排出需要改进排水结构。因此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渗功能的排洪竖井,通过竖井排出灰场内的灰水,同时竖井能够从灰场的各个位置汇集灰渣内的渗水,即使在竖井封堵之后也能够将灰渣内的渗水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排渗功能的排洪竖井,包括竖井,竖井的井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竖井的外部设置有若干集渗结构,所述的集渗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结构和排水结构,进水结构的进水端延伸至灰场内的灰渣堆积处并沿竖向在灰渣堆积内部延伸,排水结构延伸至竖井内部并向竖井内排水。
上述公开的排洪竖井,可用起到排出灰场内积水的作用;随着进入排洪竖井内的灰渣量增多,排洪竖井内的灰渣面逐渐增高,此时依次封堵井壁上的进水孔,当灰渣到达最高位置时封堵竖井,将竖井用作排出灰渣渗水使用。此时,进水结构和排水结构仍然不断向竖井内排放渗水,渗水持续进入竖井并通过竖井排出,由此减少了灰场内灰渣堆积处的积水,降低了灰场内的浸润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竖井结构能够采用多种方案,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竖井包括井座和设置于井座上的井筒,所述的井座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的进水孔设置于井筒上且进水孔沿高度方向在井筒上逐级设置。采用如此方案时,进入竖井内的积水可通过井座处的排水孔排出。从而快速清除竖井内的积水,保证竖井的排洪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71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代夯砼艺术肌理墙的模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胚胎移植导管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