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头座注塑模具顶出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67581.4 | 申请日: | 202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3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龚继雄;马天龙;江文祥;江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科尚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头座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球头座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顶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移动槽滑动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槽内壁的底部,所述顶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前拉动把手,弹簧通过挡板、顶杆与圆块将塑件顶出,解决了现有的顶出机构通常是采用多组顶针顶出,顶针在对塑件进行顶出时容易划伤塑件的外表面,造成塑件外观不合格,降低了塑件品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具体为球头座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顶出机构是用于将塑件从模具型腔顶出的机构,而现有的顶出机构通常是采用多组顶针顶出,顶针在对塑件进行顶出时容易划伤塑件的外表面,造成塑件外观不合格,降低了塑件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球头座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具备顶出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顶出机构通常是采用多组顶针顶出,顶针在对塑件进行顶出时容易划伤塑件的外表面,造成塑件外观不合格,降低了塑件品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球头座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顶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移动槽滑动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槽内壁的底部,所述顶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方板,所述方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材质为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圆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二且呈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数量为二且呈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向前拉动把手,弹簧通过挡板、顶杆与圆块将塑件顶出,解决了现有的顶出机构通常是采用多组顶针顶出,顶针在对塑件进行顶出时容易划伤塑件的外表面,造成塑件外观不合格,降低了塑件品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套与固定杆,能够通过连接杆对顶杆进行限位,提高了顶杆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可以便于使用者移动固定杆,提高了固定杆的活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圈,能够防止挡板与移动槽内壁的顶部发生碰撞,提高了挡板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将圆块与移动槽之间的缝隙密封,提高了下模的密封性。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环,能够便于使用者向下拉动顶杆,提高了顶杆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科尚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科尚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67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的多用途液压顶床
- 下一篇:方向机壳体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