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67227.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0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迪;王睿臻;赵心怡;葛惠;周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04 | 分类号: | B24B5/04;B24B41/06;B24B47/12;B24B47/20;B24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外表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该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主要由支撑框架、进给装置和打磨装置三个部分组成。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进给装置、打磨装置以及管材。所述进给装置利用步进电机带动滚轮旋转,所述滚轮带动管材不断进给。所述打磨装置为一可带动磨石旋转的齿轮装置,通过电机可以大齿轮的内表面的使磨石旋转,从而使磨石打磨管材外表面。被打磨的管材在打磨装置和进给装置的作用下,边打磨边进给,最终实现管材外表面的打磨。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对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
技术背景
金属管材表面会因为加工精度问题导致其外表面凹凸不平,或是因为久置导致管材表面有锈迹,因此在使用管材之前需要对管材的外表面进行打磨。目前,管材的外表面打磨多使用人工或是利用磨床进行打磨,使用人工打磨费时费力,打磨效率低,且因为打磨会产生很多粉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利用磨床进行打磨,需要有人操控,打磨效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打磨管材外表面的问题,设计一种专门用来打磨管材外表面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针对管材回转体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具体包括支撑框架、进给装置和打磨装置三个部分。所述支撑框架主要用于支撑进给装置、打磨装置以及管材。所述进给装置使被打磨的管材不断进给。所述打磨装置主要对管材的外表面进行打磨。
所述支撑框架后端两边固定有两个进给套筒,所述进给装置通过进给套筒装配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面上固定有一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固定有两个相隔大于打磨装置宽度的圆环一号和圆环二号,所述打磨装置通过圆环一号和圆环二号装配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框架呈一长方体框架,只有底面为封闭面;所述圆环一号和圆环二号的相对侧均有沟槽;所述支撑框架前后均有一个V形支撑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给装置主要由进给套筒、滚轮、进给臂、进给弹簧、步进电机组成,所述进给臂一端为圆柱形,一端为U型;所述进给臂的圆柱形一端可装入所述进给套筒中,且两者之间装有进给弹簧;所述步进电机电机轴与滚轮固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打磨装置由大齿轮、小齿轮、电机、磨石、打磨弹簧、齿轮滚珠组成;所述大齿轮内表面有四个齿轮内表面突起,所述齿轮内表面突起内部开有圆孔,能与所述磨石相配合,且两者之间装有打磨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大齿轮两侧面均有沟槽,其沟槽大小与齿轮滚珠大小一致;所述圆环一号和圆环二号的相对侧的沟槽大小与齿轮滚珠大小一致;所述大齿轮装配于圆环一号、圆环二号中间,所述沟槽中装入齿轮滚珠组合形成推力球轴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小齿轮固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圆环二号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给装置的滚轮与所述打磨装置的大齿轮轴心等高。
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对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的打磨装置部分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的打磨装置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材外表面打磨装置的进给装置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67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剑杆机用综框清理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式分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