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63777.6 | 申请日: | 2021-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3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吕明;范关楠;熊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帝国屏蔽电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06 | 分类号: | F04D1/06;F04D29/42;F04D29/44 |
| 代理公司: | 大连千益智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70 | 代理人: | 黄慧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屏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包括耐压锻件外筒、泵轴、导流泵体,所述泵轴安插在耐压锻件外筒内,所述导流泵体套装在泵轴上并位于所述耐压锻件外筒内的前腔、后腔之间,所述泵轴位于前腔处套装有前侧导叶,所述前侧导叶上安装有前侧叶轮,所述泵轴位于后腔处套装有后侧导叶,所述后侧导叶上安装有后侧叶轮,所述耐压锻件外筒上安装有泵入口、泵出口,所述泵入口、泵出口均与前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采用锻造组焊结构的耐压锻件外筒承受压力,泵体只起到导流作用,混流与出口作用均在耐压锻件外筒上,保留了叶轮背靠背结构,泵体隔离前后腔的同时保留介质原流动方向,进而保证轴向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电泵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
背景技术
屏蔽电泵具有无泄漏、全密封构造、无需外部润滑、结构紧凑、电机和泵同轴一体等优点,在应对有害介质时屏蔽套有极大优势,如图1所示,现有屏蔽泵多段泵为轴向力调整,采用叶轮背靠背结构,使前侧叶轮与后侧叶轮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现有屏蔽泵介质流向由入口进入经前腔叶轮导叶至泵体导流至后腔经后腔叶轮导叶至泵体出口导出,泵体起到导流、混流与出口一体,但现有屏蔽泵的铸造前筒及铸造泵体无法在高压工况下使用,会导致危险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包括耐压锻件外筒、泵轴、导流泵体,所述泵轴安插在耐压锻件外筒内,所述导流泵体套装在泵轴上并位于所述耐压锻件外筒内的前腔、后腔之间,所述泵轴位于前腔处套装有前侧导叶,所述前侧导叶上安装有前侧叶轮,所述泵轴位于后腔处套装有后侧导叶,所述后侧导叶上安装有后侧叶轮,所述耐压锻件外筒上安装有泵入口、泵出口,所述泵入口、泵出口均与前腔连通。
所述泵入口轴向设置在耐压锻件外筒的端面上,所述泵出口径向设置在耐压锻件外筒的圆周面上。
所述导流泵体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内开设有导流流道。
所述导流泵体两端分别安装在前侧导叶、后侧导叶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采用锻造组焊结构的耐压锻件外筒承受压力,泵体只起到导流作用,混流与出口作用均在耐压锻件外筒上,保留了叶轮背靠背结构,泵体隔离前后腔的同时保留介质原流动方向,进而保证轴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耐压锻件外筒 2、泵轴 3、导流泵体 31、导流流道 4、前腔 5、后腔6、前侧导叶 7、前侧叶轮 8、后侧导叶 9、后侧叶轮 10、泵入口 11、泵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压多段屏蔽泵的承压结构,包括耐压锻件外筒1、泵轴2、导流泵体3,所述耐压锻件外筒1采用锻造组焊结构,可承受压力,可有效避免在高压环境下因铸造缺陷导致的危险,所述泵轴2安插在耐压锻件外筒1内,所述导流泵体3套装在泵轴2上并位于所述耐压锻件外筒1内的前腔4、后腔5之间,所述泵轴2位于前腔4处套装有前侧导叶6,所述前侧导叶6上安装有前侧叶轮7,所述泵轴2位于后腔5处套装有后侧导叶8,所述后侧导叶8上安装有后侧叶轮9,所述导流泵体3两端分别安装在前侧导叶6、后侧导叶8上,所述导流泵体3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内开设有导流流道31,所述导流流道31隔离前腔4和后腔5的同时保留介质原流动方向,进而保证轴向力,所述耐压锻件外筒1上安装有泵入口10、泵出口11,所述泵入口10轴向设置在耐压锻件外筒1的端面上,所述泵出口11径向设置在耐压锻件外筒1的圆周面上,所述泵入口10、泵出口11均与前腔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帝国屏蔽电泵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帝国屏蔽电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63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