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液滴剪切流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58981.9 | 申请日: | 202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9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沈君;崔佩霖;刘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冀海英 |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剪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滴生成技术领域。三维液滴剪切流道结构,包括一封闭的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用于输送分散相的分散相流道;流道结构包括用于横向剪切分散相的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一端均与第一连续相入口导通,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一端与分散相流道在汇聚处导通;流道结构还包括用于纵向剪切分散相的倾斜向下导流的第二连续相倾斜流道,第二连续相倾斜流道的下端与分散相流道在汇聚处导通;流道结构还包括一液滴生成流道,液滴生成流道与汇聚处导通。本专利实现液滴的横向剪切以及纵向剪切,相较二维液滴生成装置,三维交叉结构剪切液滴效率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滴生成技术领域,具体是液滴生成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滴微流控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如药物输送、材料合成、芯片诊断、化学反应以及微反应器等。液滴的生成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控制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流速,实现稳定、大小均一的液滴生成,还需要保证液滴的高效率生成,为此,大量研究通过流道结构的改变、连续相流体种类的更换以及通道表面改性对液滴生成进行探索。
目前液滴生成装置大多采用T型通道,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液滴生成较为低效。专利CN104826674A公开了一种实现液滴生成的反Y型通道微流控芯片,其在传统T型流道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使连续相通道与分散相通道具有最优夹角,形成Y型,提升液滴生成效率,但是二维流道对液滴剪切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也并不有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三维液滴剪切流道结构,以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维液滴剪切流道结构,包括一封闭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用于输送分散相的分散相流道;
所述流道结构包括用于横向剪切分散相的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一端均与第一连续相入口导通,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分散相流道在汇聚处导通;
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导出方向与所述分散相流道的导流方向构成20°-70°夹角;
所述流道结构还包括用于纵向剪切分散相的第二连续相流道,所述第二连续相流道位于所述分散相流道的上方,所述第二连续相流道包括倾斜向下导流的第二连续相倾斜流道,所述第二连续相倾斜流道的下端与所述分散相流道在所述汇聚处导通;
所述流道结构还包括一液滴生成流道,所述液滴生成流道与所述汇聚处导通。
本专利通过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实现液滴的横向剪切,通过第二连续相流道实现液滴的纵向剪切,相较二维液滴生成装置,三维交叉结构剪切液滴效率提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左右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均包括相互导通的水平段、竖直段以及倾斜段;
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第一连续相入口导通;
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夹角为90°;
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倾斜段的夹角为110°-160°;
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一连续相第二流道的倾斜段与所述分散相流道导通。
便于导流通道的优化布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散相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连续相入口与所述汇聚处之间。
便于导流通道的优化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未经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89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膏灌装机的灌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贴标机的传输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