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7716.9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龚声钢;周肖卿;余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17/00;A01G22/00;A01G25/00;E02B3/12;E02D17/20;E03F5/10;E03F5/22;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33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汇集 生态 原位 修复 结构 | ||
1.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包括原土层(1)、储水井(7)、第一林木种植层(5)、第一草坪种植层(6)、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层(1)靠近河流一侧底边角位置设置有固土护角(2),所述固土护角(2)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碎石层(4),所述第一细碎石层(4)的上方铺设有第一粗碎石层(3),所述第一粗碎石层(3)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林木种植层(5),所述第一林木种植层(5)的斜上方原土层(1)内开设有储水井(7),所述储水井(7)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草坪种植层(6),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6)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林木种植层(8),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8)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草坪种植层(11),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之间设置有第二细碎石层(9),所述第二细碎石层(9)的朝向固土护角(2)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二粗碎石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7)包括混凝土井体(701)、中心支撑板(702)、抽水管(703)、顶板(704)和土工布(706),所述混凝土井体(701)的中间设置有中心支撑板(702),所述中心支撑板(702)的顶端和混凝土井体(701)的顶端均设置有顶板(704),所述顶板(704)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705),且透水孔(705)贯穿于顶板(704)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704)的上端铺设有土工布(7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井体(701)朝向河流汇集区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抽水管(703),所述抽水管(703)的底端口与混凝土井体(701)侧面底端连接,所述抽水管(703)采用L型设计,所述抽水管(7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林木种植层(5),且抽水管(703)的顶端高出第一林木种植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703)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707),且密封盖(707)与抽水管(703)之间螺纹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抽水管(703)之间的间距为10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草坪种植层(11)上等间距开设有下坡通道(13),相邻两个所述下坡通道(13)之间的间距为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细碎石层(9)的宽度和第二粗碎石层(10)的宽度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6)上等间距设置有分隔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77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 下一篇:一种铜合金熔炼用原材料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