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55738.1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8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丰;夏和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G08B3/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朱甲子 |
| 地址: | 31501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管道 滑脱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包括圆盘报警器,圆盘报警器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管道,圆盘报警器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圆盘报警器一侧设置有插孔,插孔靠近圆盘报警器的一侧设置有通槽,通槽远离插孔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插孔内部设置有插头,插头靠近通槽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插头远离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细棉绳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该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圆盘报警器、插孔、插头、细棉绳与固定珠,可以达到实现感应管道滑脱并发出报警提示,便于护士及时发现管道滑脱或患者的拔管活动;通过设置凹槽、细棉绳与环圈,可以达到增加管道固定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鼻胃管是一种用于人体内部营养输注的医疗器械,对于一些得了严重疾病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采用鼻胃管是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的方法,鼻胃管通常适用于烧伤患者、某些胃肠道疾病、短肠及接受化放疗的患者,由全肠外营养过渡至肠外加肠内营养及由肠内营养过渡至自主口服进食者以及因神经或精神障碍所致的进食不足及因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进食者。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现有的鼻胃管与鼻肠管置管常用粘贴敷料或绑带固定,但因鼻面部易出油、活动频繁等导致固定装置脱落,或因置管不适造成患者主动拔管,对管道固定的稳固性不高,影响临床的护理工作及后续治疗;
2、现有的临床使用鼻胃管与鼻肠管过程中,缺乏鼻胃管与鼻肠管固定的检测机构,医护人员只能通过频繁观察防止固定脱落,增加医护人员看护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包括圆盘报警器,所述圆盘报警器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圆盘报警器上方设置有第一敷贴,所述圆盘报警器一侧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靠近圆盘报警器的一侧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远离插孔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触头,所述插孔内部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靠近通槽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所述插头远离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细棉绳,所述细棉绳上贯穿设置有固定珠,所述固定珠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细棉绳远离圆盘报警器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敷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盘报警器呈圆形板状,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凹槽贯穿圆盘报警器,所述管道通过凹槽内嵌于圆盘报警器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通过插孔与圆盘报警器插接,所述插头一端与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插头另一端与细棉绳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片与导电触头材质均为导电性金属,所述导电触头固定在通槽远离插孔的一侧,所述导电片穿过插孔插入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珠呈圆珠状,所述通孔内径尺寸与细棉绳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细棉绳通过通孔贯穿固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棉绳远离插头的一端环绕形成环圈,所述环圈通过固定珠形成闭合,所述管道远离圆盘报警器的一端贯穿环圈,所述环圈通过第二敷贴固定在患者鼻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鼻胃管道滑脱的报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5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