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2813.9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34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荣;张汉斌;冯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8 | 分类号: | F16K27/08;F16K11/02;F16K11/10;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 代理人: | 吴慧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路 切换 以及 恒温 反向 进水 结构 | ||
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所述水路切换堵头为分别独立的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第一安装底座和一第一圆形堵块,所述第一圆形堵块与第一安装底座连接,第一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一第一密封圈;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第二安装底座和一第二圆形堵块,所述第二圆形堵块通过一细径杆与第二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细径杆直径小于第二安装底座直径,第二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圆形堵块,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第一圆形堵块和第二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利用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交换使用,可轻松的改变冷、热水的进水方向,无需另行拆卸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指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卫浴产品中,有些产品为预埋的冷、热水管分别连接冷、热水源,然而,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工人有可能把冷、热水管位置安装反了;或是在某些场合中,冷、热水源本来的朝向与阀芯产品冷、热进水孔的朝向相反,从而导致需要拆卸重新安装冷、热水管或是冷、热水源,这在实际场合中是很不现实的,浪费人力财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随时切换混水阀芯冷、热水进水方向的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为如下方案,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切换堵头,分别定义为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第一安装底座和一第一圆形堵块,所述第一圆形堵块与第一安装底座连接,第一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一第一密封圈;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第二安装底座和一第二圆形堵块,所述第二圆形堵块通过一细径杆与第二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细径杆直径小于第二安装底座直径,第二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圆形堵块,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第一圆形堵块和第二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
进一步,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皆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第一安装底座和第二安装底座,其顶部,皆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为多边形。
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其主体上包含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混水阀芯腔,所述混水阀芯腔为一前后导通的通腔,阀芯恒温腔的底部为混合水出口,其中混水阀芯腔内设有混水阀芯,混水阀芯腔与其内部混水阀芯的冷、热进水口、对应位置密封设置有开口结构,分别为冷水开口和热水开口,所述混水阀芯的出水口通过混水阀芯腔的混合水出口向外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往混水阀芯之间皆设有一水路切换腔,所述水路切换腔内皆设有与第一进水口或第二进水口导通的进水通道,以及两出水通道,所述两出水通道、分别与混水阀芯腔内混水阀芯的冷、热进水口、一一导通;所述进水通道位于两出水通道、之间且互相导通,进水通道与两出水通道、之间分别形成导通缩颈,依次为上导通缩颈和下导通缩颈,所述上导通缩颈和下导通缩颈的内径尺寸相同,且与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第一圆形堵块和第二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两个水路切换腔内分别固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路切换堵头,所述切换堵头A其第一圆形堵块堵塞于其中一个水路切换腔内的下导通缩颈,所述切换堵头B其第二圆形堵块堵塞于另一个水路切换腔内的上导通缩颈。
进一步,所述两水路切换腔内壁皆设有内螺纹,所述切换堵头A或切换堵头B皆通过螺纹螺接固定于水路切换腔内。
进一步,两个水路切换腔与混水阀芯腔并排设置,且沿着混水阀芯腔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于混水阀芯腔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处分别设有止水腔,止水腔内分别设置一止逆阀,所述止水腔腔壁设置一出水缺口,该出水缺口与对应的水路切换腔的进水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2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散热结构电动车电机
- 下一篇:一种印刷刮刀检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