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喂养隔离栏及隔离喂养型羊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2185.4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修报;付绍印;何小龙;刘永斌;王标;程立坤;特日格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胭脂 |
地址: | 010031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喂养 隔离 羊圈 |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喂养隔离栏及隔离喂养型羊圈,包括固定隔离栏和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隔离栏上的移动隔离栏,所述固定隔离栏的下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门洞;所述移动隔离栏上设有若干个调整所述第一门洞通过性的门洞限制单元,所述门洞限制单元包括与第一门洞同尺寸的第二门洞和小于第一门洞尺寸的第三门洞。通过调整移动隔离栏上的第二门洞和第三门洞与第一门洞重合,分别实现允许全部羊群通过和只有小羊通过的控制,分别为清扫工作和分食喂养提供操作条件;保持了羊群卫生条件同时,提高了在分食喂养下的羊群成长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喂养隔离栏及隔离喂养型羊圈。
背景技术
由于分圈投喂可以防止大羊和小羊争抢食物,保证整体羊群的成长质量。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隔离栏将养殖区域分开,并根据小羊的平均高度及宽度在隔离栏上开设仅允许小羊穿过的门洞,进而实现分食喂养。同时,在养殖区域需要进行定期进行清扫,通常的做法是先将羊群赶到养殖区域的一个角落,待清理后,再将羊群赶回至清扫过的角落,再继续进行清扫操作,耗时较长,操作较为繁琐,同时会有圈舍垃圾迸溅到羊身上,缩短了对羊清洗的周期时间,进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使用了隔离栏之后,可以将小羊通过门洞提前赶到隔离栏一侧的养殖区域内,提前为需要清扫的区域清场,减少清扫的耗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延长了小羊的清洗周期。但是大羊却无法穿过门洞去到隔离栏另一侧的养殖区域,这就造成在清扫时,大羊仍会对清扫工作造成耽搁,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对养殖区域清扫时,大羊因无法穿过隔离栏去到另一侧的养殖区域,造成对清扫工作产生影响,耗时较长;同时会有赃物迸溅到大羊身上,导致清洗频率增加,导致对人力和物力消耗过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喂养隔离栏及隔离喂养型羊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喂养隔离栏,包括固定隔离栏和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隔离栏上的移动隔离栏,所述固定隔离栏的下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门洞;所述移动隔离栏上设有若干个调整所述第一门洞通过性的门洞限制单元,所述门洞限制单元包括与第一门洞同尺寸的第二门洞和小于第一门洞尺寸的第三门洞。通过调整移动隔离栏上的第二门洞和第三门洞与第一门洞重合,分别实现允许全部羊群通过和只有小羊通过的控制,分别为清扫工作和分食喂养提供操作条件;保持了羊群卫生条件同时,提高了在分食喂养下的羊群成长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门洞限制单元内的第二门洞和第三门洞之间设有宽度距离不小于第一门洞宽度的遮挡部。以实现在将全部羊圈驱赶到喂养隔离栏另一侧之后,对第一门洞进行遮挡,避免清扫过程中羊只向清扫区域的闯入;同时,遮挡部设置于第二门洞和第三门洞之间,形成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并有效缩短移动隔离栏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固定隔离栏靠近移动隔离栏一侧的上部设有吊轨,所述移动隔离栏的上部设有沿所述吊轨滑动的上滑轮。移动隔离栏通过上滑轮沿吊轨移动实现移动隔离栏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移动隔离栏的下方设有与吊轨平行的下轨道,移动隔离栏上设有沿所述下轨道滑动的下滑轮。通过下滑轮与下轨道的配合,提高移动隔离栏的导向性以及结构稳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下轨道为顶部呈平面的导轨;所述下滑轮为槽型轮。顶部呈平面的下轨道可以防止圈舍垃圾残留在下轨道上,提高对于下轨道的清理便利程度。
一种隔离喂养型羊圈,包括圈舍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圈舍本体内的若干排养殖单元;所述养殖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养殖围栏,且两所述养殖围栏之间设有走道;所述养殖围栏内设有至少一个圈养单元,所述圈养单元内设有一个喂养隔离栏。通过走道设置于同一养殖单元内的两养殖围栏之间,便于养殖人员对于饲料的投喂以及对养殖情况的查看。喂养隔离栏在圈养单元内的设置,除了完成对分食喂养的管理操作,还降低了对养殖区域与羊只卫生情况的管理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未经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2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降压电路与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以控制进针深度的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