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膜穿刺刀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0301.9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0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树;谭睿哲;李继亮;李锐聪;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眼科医院;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宋凌林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膜 刺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膜穿刺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刀柄与刀头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部一体化连接,刀头整体呈钢笔尖状,刀头的尖端两侧均设有斜面,刀头与刀柄所呈夹角为138°,并将刀头截面设置为梯线形或拱形,可使对应的角膜切口呈梯线形或拱形,有更好的自闭合效果,使切口不需缝合就能较好地闭合且降低并发症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角膜穿刺刀。
背景技术
现有白内障治疗中,在角膜上造的是直线型切口,临床上有缝合的也有不缝合的。如果切口不缝合,一段时间后确实也会自行愈合,但是恢复期间,如果切口闭合得不好,则容易产生渗液(即房水因眼压从切口流出)、眼内炎等并发症;如果切口缝合(一般为两针),则会有不适感,还增加了拆线的步骤,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现有的角膜穿刺刀,其发挥穿刺作用的刀头部分为一平面,即刀头的横截面呈直线状;相应地,此类刀头在角膜上造成的切口也呈直线型;另有文献显示此类直线型切口在术后1天的切口哆开率达到67%,1月后的切口哆开率仍有10%,远未达理想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膜穿刺刀,使角膜切口呈梯线形或拱形,有更好的自闭合效果,使切口不需缝合就能较好地闭合且降低并发症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角膜穿刺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柄与刀头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部一体化连接,刀头整体呈钢笔尖状,刀头的尖端两侧均设有斜面,刀头与刀柄所呈夹角为138°。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截面呈梯线形,且截面底边跨度长2.3mm,高0.79mm,其两侧与底部水平面所呈夹角为64.5°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的表面通过橡胶或塑料材质进行包裹。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截面呈拱形,且截面底边跨度长2.21mm,高0.31mm,其两侧与底部水平面所呈夹角为23.5°。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的表面通过橡胶或塑料材质进行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角膜穿刺刀,通过将刀头设置成横截面梯线形或拱形,相应地在角膜上造成的切口也可为梯线型或拱形,从而利用切口自身的生物力学特性,使切口具有较好的自闭合性能,使其无需缝合且降低并发症概率,有利于切口的自行愈合。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膜穿刺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刀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刀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角膜穿刺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图5刀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刀头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1的实验对比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实验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眼科医院;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眼科医院;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0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