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43075.1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3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英;王忠;吴万盛;崔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36;C12M1/02;C12M1/12;C12M1/2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连续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培养瓶,培养箱上还设有温控模块,温控模块用于调节培养瓶内的温度,培养瓶内设有搅拌器、监控探头和与空气连通的第一滤头;供料瓶,供料瓶与培养瓶通过供料管连通;排料瓶,排料瓶与培养瓶通过排料管连通;控制系统,搅拌器、监控探头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泵,进料泵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排料管上安装有排料泵,排料泵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无需人为监控可以实现大批量地微生物的繁殖,对不同的培养瓶可设置不同的光密度阈值,方便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进行观察,节约了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酵工业及微生物培养研究过程中,连续培养是一种可以让微生物在某特定环境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它是在深入研究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培养方式。连续培养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控制生长曲线的某个时期,使之缩短或延长,或加速/降低某个时期的细胞生长速率,从而大大提高微生物培养的可控性,不仅可随时为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生理状态的实验材料,而且可提高发酵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连续培养一般需要人为从培养瓶中抽取菌液到比色皿中,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密度测试,从而判断是否到达光密度阈值,是否需要加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这样会增加培养液感染杂菌的风险,手动取样也不能确保测试的精准度。同时连续培养时间比较长,中途需要多次进行取样测试,额外增加研究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可以实现大批量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繁殖,无需人为监控,对不同的培养瓶可以设置不同的光密度阈值,能够方便科研人员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进行观察,从而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等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培养箱,培养箱内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培养瓶,培养箱上还设有温控模块,温控模块用于调节培养瓶内的温度,培养瓶内设有搅拌器、监控探头和与空气连通的第一滤头;供料瓶,供料瓶与培养瓶通过供料管连通;排料瓶,排料瓶与培养瓶通过排料管连通;控制系统,搅拌器、监控探头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泵,进料泵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排料管上安装有排料泵,排料泵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监控探头可以实时监测培养瓶内的光密度,不需要抽取菌液出来进行光密度测试,降低了污染培养瓶内菌群的可能性,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当培养瓶内培养液光密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时,由控制系统控制进料泵和排料泵实现对培养瓶的供料和排料,让培养瓶内的菌群达到动态平衡,提升了培养瓶内微生物长期保持在相应平衡状态和稳定生长速率的可能性。培养瓶内设有搅拌器可以对培养液进行搅拌使得微生物浓度均匀,使得微生物生长地更好。培养瓶内设有的与空气连通的第一滤头,可以起到对培养瓶内的培养液除菌通气的效果。
而通过在培养箱中设置多个培养瓶,能够实现微生物批量化的连续培养,能够实现同时培养大量微生物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培养瓶可以设置不同的光密度阈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微生物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能够方便科研人员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进行观察,从而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等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培养瓶底部设有称重模块,称重模块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称重模块实时监测培养瓶的重量,并将培养瓶的重量反馈给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更加准确地控制进料泵和排料泵,从而实现对培养瓶更加准确的供料和排料,降低由于进料泵和排料泵、进料管和排料管的磨损等引起的供料量和排料量产生误差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43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开模机构
- 下一篇:一种型钢生产用分体式升降淬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