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31236.5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6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廖荣成;张峻豪;薛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64 | 分类号: | H01M50/264;H01M50/267;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合肥橙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9 | 代理人: | 巢雄辉 |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保护 功能 锂电池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实用新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以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上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底部安装有调节固定组件;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移动块、第一螺纹杆、第一螺帽、第一限位块、第二螺帽、第二螺纹杆第二限位块和第三螺帽,防护组件安装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开设有凹槽和滑槽,凹槽和滑槽相互贯通,滑槽的内部设置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连接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侧壁从下至上依次套设第一螺帽、第一限位块和第二螺帽。通过调节固定组件的设置,可以更加锂电池包的尺寸进行调节并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实用新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现存的锂电池都设置有过充保护功能,锂电池包通过固定结构安装在各种设备上。
目前市场上的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不能根据锂电池的大小进行固定,导致需要找到合适的锂电池才能固定住,非常的不便捷,找到相同尺寸的锂电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过程中锂电池包固定结构不能根据锂电池的大小进行固定,导致需要找到合适的锂电池才能固定住,非常的不便捷,找到相同尺寸的锂电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过充保护功能的锂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锂电池本体上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底部安装有调节固定组件;
所述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移动块、第一螺纹杆、第一螺帽、第一限位块、第二螺帽、第二螺纹杆第二限位块和第三螺帽,所述防护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凹槽和滑槽,所述凹槽和所述滑槽相互贯通,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所述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侧壁从下至上依次套设所述第一螺帽、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螺帽,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侧壁上套设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螺帽,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三螺帽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防护组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底板,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且所述上盖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部接触,所述下底板设置在所述锂电池本体的底部,且所述下底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本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锂电池本体均设置在所述下底板的内部,且多个所述锂电池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捆绑带,多个所述锂电池本体通过所述捆绑带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下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垫,多个所述锂电池本体均设置所述缓冲垫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帽与所述第二螺帽的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31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