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30456.6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江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创达热管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5/00;F25B41/20;F24F11/84;F24F11/58;F24F11/64;F24F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昭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9 | 代理人: | 方兰 |
地址: | 0245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家用 热交换 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新风段、连接段和排风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布设于新风段和排风段中;连接段中位于新风段的一端设置有新风侧微热管,连接段中位于排风段的一端设置有排风侧微热管;连接段上设置有制冷介质加注口;新风段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布设在隔热框架上的新风风机、初效过滤器、新风侧微热管、高效过滤器;排风段内自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布设在隔热框架上的排风风机排风侧微热管、初效过滤;新风段和排风段的隔热框架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子。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换热效率高、运行性能可靠稳定,并可借助于高差实现制冷工质重力回流,降低能耗损失,能够广泛被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观念逐步增大,室内新风洁净度要求增加,新风机和换热元件也日益被人们广泛使用。然而,目前新风机和换热元件存在着:结构设计相对复杂、两者结合应用较少、功能单一、生产及维修成本高、自动化程度高、换热元件整体尺寸设计不灵活,安装和使用也不方面等等缺陷。因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的分离式热管能够克服上述不足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除湿热管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换热效率高、运行性能可靠稳定,并可借助于高差实现制冷工质重力回流,降低能耗损失,能够广泛被推广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所述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新风段、连接段和排风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布设于新风段和排风段中;所述连接段中位于新风段的一端设置有新风侧微热管,所述连接段中位于排风段的一端设置有排风侧微热管;所述新风侧微热管和排风侧微热管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制冷介质加注口;所述新风段内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布设在隔热框架上的新风风机、初效过滤器、新风侧微热管、高效过滤器;所述排风段内自右向左依次设置有布设在隔热框架上的排风风机排风侧微热管、初效过滤器;所述新风段和排风段的隔热框架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新风侧微热管与排风侧微热管的间距为1000-1000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式家用热交换新风机还包括与新风段和排风段上接线端子相连接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侧微热管(8)外壁的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排风侧微热管(9)外壁的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器和第二温度检测器、控制器、与制冷工质加注口相连接的制冷工质流量调节控制阀;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器和第二温度检测器分别与控制器通过CAN或者LIN 总线通讯连接;控制器包括数据转换器、数据存储器、数据比较器、流量调节器;数据转换器分别对所述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第二气体压力检测器和第二温度检测器发送的检测信号进行数据转换,流量调节器与制冷工质流量调节控制阀控制连接,数据比较器将数据转换器处理后的信号值与数据存储器中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通过流量调节器控制制冷工质流量调节控制阀的启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比较结果包括当第一气体压力检测器与第二压力检测器小于数据存储器中预设的阈值时,流量调节器控制控制制冷工质流量调节控制阀关闭制冷工质加注口,并且热管换热器进行气密性检测;反之,则开启制冷工质加注口,当流量达到预设值时,则关闭制冷工质加注口;当第一温度检测器与第二温度检测器小于数据存储器中预设的阈值时,流量调节器控制控制制冷工质流量调节控制阀关闭制冷工质加注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创达热管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创达热管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30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灌溉水渠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贴壁细胞的自动化显微注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