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防伪标签及动态防伪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29728.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5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刘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红艳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防伪 标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动态防伪标签及动态防伪膜。动态防伪标签包括一影像层以及贴合于影像层的一动态防伪膜。影像层包含至少一个图像,并且至少一个图像中的每个墨点的直径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动态防伪膜包含多个微结构,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由此,动态防伪标签及动态防伪膜的结构能被简化,进而提升动态防伪标签及动态防伪膜的制造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签及防伪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防伪标签及一种动态防伪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标签主要采用微缩印刷、凹版印刷、烫印等防伪技术以达到所需的防伪效果。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一些传统的防伪方法很容易被假冒者破译和仿冒。举例来说,采用传统的紫外荧光油墨和红外荧光油墨等防伪方法已经常被仿冒。
因此,现有的部分防伪标签是将具有光栅微结构的薄膜贴设于文字或图像上,以达到动态防伪的效果。然而,上述具有光栅微结构的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微结构的构造相当复杂,导致防伪标签的制造效率降低且成本提升。
于是,本公开的创作者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态防伪标签及一种动态防伪膜,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的动态防伪标签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动态防伪标签,其包括:一影像层,包含至少一个图像,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图像中的每个墨点的直径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以及一动态防伪膜,贴合于所述影像层,并且所述动态防伪膜包含多个微结构,并且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
优选地,每个所述墨点的直径介于1微米~2微米之间。
优选地,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介于1微米~2微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的面积大于至少一个所述图像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的面积小于所述影像层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的面积为至少一个所述图像的面积1.1倍~2.0倍。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的面积为至少一个所述图像的面积1.3倍~1.6倍。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呈圆形,并且邻近位于所述动态防伪膜的圆心的多个所述微结构数量大于邻近位于所述动态防伪膜的圆周的多个所述微结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动态防伪膜,所述动态防伪膜包含多个微结构,并且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
优选地,所述动态防伪膜呈圆形,并且邻近位于所述动态防伪膜的圆心的多个所述微结构数量大于邻近位于所述动态防伪膜的圆周的多个所述微结构数量。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动态防伪标签及所述动态防伪膜,其能通过“所述动态防伪膜包含多个所述微结构,并且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之间的距离介于0.5微米~3微米之间”的技术方案,简化所述动态防伪标签及所述动态防伪膜的结构,进而提升所述动态防伪标签及所述动态防伪膜的制造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这些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态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层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群雷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9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震动内燃机轴套
- 下一篇:一种低碳节能的林业育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