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26939.9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9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家榕;张静;李佳颖;徐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0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饶婕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包括壳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伸出壳体的同一端,壳体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不与第一中心线重叠,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不重叠,且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不重叠。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电芯的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上述多个电芯在组装成电池模组的过程中无需使用额外的转接件并有效避免各极耳相互干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为获取更高的供电电压或者更大的标称容量,常常将多个电芯以串联或者并联的形式组成电池模组。现有的电池模组中,各电芯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堆叠式或并排式,并且每一电芯的极耳均需与电池模组中的电池电路板连接。
但是,现有的电池模组在组装时,为避免各电芯的极耳相互干涉,往往需要通过额外的转接件来调整电芯极耳在电路板上的连接位置,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使用额外的转接件并有效避免各极耳相互干涉的电芯,以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壳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伸出壳体的同一端,壳体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为第一中心线,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不与第一中心线重叠,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不重叠,且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不重叠。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可以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一侧,或者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分别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两侧。通过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不与第一中心线重叠,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以及第二极耳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均不重叠,以在多个电芯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便于电芯的极耳(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排列,有效避免电芯的极耳相互干涉,无需通过额外的转接件来调整电芯极耳在电路板上的连接位置,有效降低成本并简化组装工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尺寸分别为R1和R2,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分别为第二中心线和第三中心线,第二中心线与第三中心线之间的间距D满足:D≥(R1+R2)/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D≥(R1+R2)/2,以使第二中心线与第三中心线之间存在间隙,有效避免电芯的极耳相互干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H满足:H≥2(R1+R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H≥2(R1+R2),以使至少两个电芯的极耳沿宽度方向排列于一个电芯的壳体的端部,有效避免电芯的极耳相互干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中心线和第三中心线之间的中心线为第四中心线,第四中心线与第一中心线之间的间距W满足:W>(R1+R2)/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W>(R1+R2)/4,以使第一极耳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与第二极耳之间具有至少容纳一个极耳的宽度的间隙,进而使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之间具有至少容纳一个极耳的宽度的间隙,进一步使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沿第一中心线的镜像之间不重叠,有效避免电芯的极耳相互干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边缘为第一边缘,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与第一边缘的间距M满足:M≥3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M≥3mm,以防止极耳过于贴近边缘易造成极耳损失,且防止影响壳体的密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第一中心线的相对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69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