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9499.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艳;毕红红;马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诊 护理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其结构包括衔接头、穿刺针、导液管,衔接头固定于导液管的末端位置,穿刺针安装于导液管的前端位置,本实用新型当贴胶片未与患者手背相贴合时,通过转动贴胶片,从而使贴胶片能够沿着卡槽进行转动,直至贴胶片与患者手背相贴合,以便于粘贴医用胶带对其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贴胶片未能与手背皮肤贴合时还需转动针头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诊护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
背景技术
门诊护理用导液管主要是用于对刺穿患者手部皮肤进行输液的设备,通过医护人员将门诊护理用导液管的针头扎入患者手背的血管内,从而使药物能够通过门诊护理用导液管进入患者体内,但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门诊护理用导液管上的贴胶片是固定在门诊护理用导液管的边侧的,以至于贴胶片未能与手背皮肤贴合时还需转动针头,从而会使患者手部感觉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其结构包括衔接头、穿刺针、导液管,所述衔接头固定于导液管的末端位置,所述穿刺针安装于导液管的前端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包括贴胶片、针头、管体,所述贴胶片活动卡合于管体的边侧位置,所述针头安装于管体的底部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内接管、卡槽、外置管,所述内接管安装于外置管的中部位置,所述卡槽与外置管为一体化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贴胶片包括片体、镂空口、固定杆,所述镂空口与片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杆嵌固于镂空口的内壁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接管的外侧与贴胶片的内侧相贴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位于外置管的内侧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接管的表面包裹一圈表面光滑的钢片,从而使贴胶片在转动时能够更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当贴胶片未与患者手背相贴合时,通过转动贴胶片,从而使贴胶片能够沿着卡槽进行转动,直至贴胶片与患者手背相贴合,以便于粘贴医用胶带对其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贴胶片未能与手背皮肤贴合时还需转动针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诊护理用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俯视透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贴胶片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衔接头-1、穿刺针-2、导液管-3、贴胶片-21、针头-22、管体-23、内接管-a1、卡槽-a2、外置管-a3、片体-b1、镂空口-b2、固定杆-b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94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昆虫饲养盒
- 下一篇:一种吸排灰管支架警示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