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7063.1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涛;王森;李颖峰;韩斌;赵勇;李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7/00 | 分类号: | F03D17/00;F03D13/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基础 开裂 损伤 退化 监测 系统 | ||
1.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第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和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塔筒的应变数据,并将获取得到的应变数据传输至服务器(5);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基础开裂处的应变数据,并将获取得到的应变数据传输至服务器(5);
所述服务器(5)用于将接收塔筒的应变数据和基础开裂处的应变数据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传输至警报单元;
所述警报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比较结果发出继续监测的报警信号或对基础开裂进行处理和维修的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1)、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02)和第一数据处理分析装置(2),其中,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1)和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02)均布置在塔筒内腔的下端;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1)用于采集塔筒的第一应变,并将采集到塔筒的第一应变传输至第一数据处理分析装置(2);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02)用于采集塔筒的第二应变,并将采集到的第二应变传输至第一数据处理分析装置(2);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分析装置(2)用于将获取第一应变和第二应变之间的差值,之后将差值传输至服务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1)呈粘接式布置在风电机组塔筒下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02)呈非粘接式布置在风电机组塔筒下端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包括基础开裂退化监测模块(3)和第二数据处理分析装置(4),其中,基础开裂退化监测模块(3)用于获取基础开裂处的应变和温度,并将得到的应变和温度传输至第二数据处理分析装置(4);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分析装置(4)用于将接收到温度进行相减,得到基础开裂处的应变数据,并将得到的基础开裂处应变数据传输至服务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开裂退化监测模块(3)包括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301)、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302)和第五光纤光栅传感器(303),其中,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301)、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302)和第五光纤光栅传感器(303)均布置在基础开裂处;
所述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301)和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302)均用于采集基础开裂处的应变和温度,并将采集到的应变和温度传输至第二数据处理分析装置(4);
所述第五光纤光栅传感器(303)用于采集基础开裂处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输至第二数据处理分析装置(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301)和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302)均呈粘接式布置在机组基础开裂处;所述第五光纤光栅传感器(303)呈非粘接式布置在机组基础开裂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和第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均通过以太网与服务器(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基础开裂损伤退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塔筒应变数据和基础开裂处应变数据之间为线性关系时,警报单元发出继续监测的信号;
当塔筒应变数据和基础开裂处应变数据之间为非线性关系时,警报单元发出对基础开裂进行处理和维修的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70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碰撞开启式双玻安全逃生门
- 下一篇:一种双变距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