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6588.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4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段平安;袁万颂;王信月;邓洞军;张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5 | 分类号: | H01M50/15;H01M50/169;H01M50/572;H01M50/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盖板 组件 锂离子电池 | ||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铝制盖板,在铝制盖板厚度方向上设有贯穿铝制盖板的第一极柱孔,绝缘板,与铝制盖板堆叠设置,绝缘板设有与第一极柱孔对应的第二极柱孔,第二极柱孔为贯穿所述绝缘板的通孔,正极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绝缘板远离所述铝制盖板的一侧,正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铝制盖板绝缘连接,所述正极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极柱孔、第二极柱孔与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电阻器件,所述电阻器件位于所述绝缘板远离所述铝制盖板的一侧,所述铝制盖板与所述正极连接片通过所述电阻器件电连接。采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锂离子电池不仅在高电压下有着高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使电池壳体带弱电,避免壳体腐蚀,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电池包。
背景技术
市场上所使用的动力电池通常为铝制外壳的锂离子电池,由于铝的对锂电位高于现有的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对锂电池,也就是说,当铝和石墨同时作为负极使用时,铝会优先发生嵌锂反应,因而对于铝壳锂离子电池,其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负极与壳体接触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锂离子嵌入铝壳中,造成铝壳的腐蚀,铝壳腐蚀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芯失去了保护,进而带来电池安全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使铝壳带正电的措施,即将铝壳和电池正极电连接,这样可以提高铝壳的电位,解决其腐蚀问题。如专利CN202020262262.6公开的电池顶盖中的正极柱上设置有电阻,通过电阻可电连接正极柱和顶盖片,从而使得电池顶盖带正电,即电池壳体带正电,这样可解决电池壳体腐蚀的问题。然而由于电阻是直接设置在正极柱上的,顶盖片与正极柱间通过电阻连接,使得极柱与顶盖间的间隙很小,当电池遇到高电压时,比如当电池包中的电池壳体表面的绝缘包装膜破损时,不同电池的壳体可通过电池包内的导电部件如托盘产生电连接,又由于电池包内的电池通常为串联,不同电池壳体间的电连接会导致一些电池的电压极大,在高电压下,极易击穿极柱与顶盖间很小的间隙,产生拉弧起火,带来危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带电的电池易在大电压下击穿极柱与盖板间的连接,导致拉弧起火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电池包,采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锂离子电池不仅在高电压下有着高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使电池壳体带弱电,避免壳体腐蚀,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铝制盖板,在所述铝制盖板厚度方向上设有贯穿所述铝制盖板的第一极柱孔;绝缘板,与所述铝制盖板堆叠设置,所述绝缘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极柱孔对应的第二极柱孔,所述第二极柱孔为贯穿所述绝缘板的通孔;正极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绝缘板远离所述铝制盖板的一侧;正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铝制盖板绝缘连接,所述正极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极柱孔、第二极柱孔与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器件,所述电阻器件位于所述绝缘板远离所述铝制盖板的一侧,所述铝制盖板与所述正极连接片通过所述电阻器件电连接,所述电阻器件的阻值为10-30k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器件包括两个引脚和连接两个引脚的电阻,所述绝缘板设有引脚通孔,一个所述引脚穿过所述引脚通孔与所述铝制盖板电连接,另一个所述引脚与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靠近所述电阻器件的一侧设有沿远离所述绝缘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倒扣,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一倒扣固定在所述绝缘板上。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开设有贯穿所述绝缘板的槽孔,与所述槽孔对应的所述铝制盖板上设有导热胶,所述电阻通过所述导热胶固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电阻器件保护壳,所述绝缘板靠近所述电阻器件的一侧设有沿远离所述绝缘板方向延伸的第二倒扣, 所述电阻器件保护壳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配合的倒扣孔,通过所述第二倒扣与倒扣孔的配合以将所述电阻器件保护壳与所述绝缘板连接,以容纳所述电阻器件。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设有与所述正极柱底部相匹配的第三极柱孔,所述正极柱插入所述第三极柱孔中与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6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