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15014.4 | 申请日: | 202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50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陈雨俭;谢永权;骆田伟;康仁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以及 热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其中,隔热帽用于设置在模仁的腔位内,并套设于嘴尖的外部,隔热帽包括:隔热帽主体,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腔位的尺寸;隔热帽主体的内壁设有凸部,且凸部与隔热帽主体连接,凸部用于与嘴尖外壁的凹部配合连接。由于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模仁具有的腔位的尺寸,避免了熔融塑胶渗透至隔热帽内导致的隔热帽腐蚀的情况发生,使得隔热帽在拆卸时,隔热帽就不会发生断裂,从整体上减少了成本。通过设置在隔热帽主体内壁的凸部与嘴尖外壁设置的凹部配合,使得隔热帽与嘴尖紧固在一起,安装后不会掉,减少了隔热帽损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热流道加工技术是通过注塑机将加工后的塑料颗粒用加热的方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注塑。热流道系统10包括热咀11、加热器12、嘴尖13、压帽14、隔热帽15等配件(请参阅图1和图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热咀11在安装时没有固定结构,在热流道系统安装的时候,隔热帽15容易从热咀11的头部掉到模具内部,导致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帽容易从热咀的头部掉到模具内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帽,用于设置在模仁的腔位内,并套设于嘴尖的外部,所述隔热帽包括:
隔热帽主体,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腔位的尺寸;
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内壁设有凸部,且所述凸部与所述隔热帽主体连接,所述凸部用于与所述嘴尖外壁的凹部配合连接。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包括:
第一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竖向设置,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
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二隔热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且所述第二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朝向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并凸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边缘。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具有水平抵接面,所述水平抵接面与所述嘴尖的第一抵接部、以及套设于所述嘴尖外部的压帽的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凸部为环设于所述隔热帽内壁的环形凸部,对应的,所述凹部为环设于所述嘴尖外壁的环形凹部。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凹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凸部的尺寸。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腔位包括第一腔位部和第二腔位部,且所述第一腔位部和所述第二腔位部连通;
所述隔热帽包括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部连接,所述第一隔热部位于所述第一腔位部内,所述第二隔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位部内,且所述第二隔热部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位部的尺寸。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包括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部连接,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所述第一隔热部厚度范围值为1.5mm~4mm。
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第二隔热部的厚度从靠近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所述隔热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5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子灌胶工装
- 下一篇:一种用于道路的智能诱导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