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14907.7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9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花;薛颖;张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潘艳霞 |
地址: | 255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环糊精 包合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分别竖直固定有第一引导管与第二引导管,且第一引导管与第二引导管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盖体顶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设有多组搅拌叶,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加气囊,所述加气囊底端连接有插管,其插管插设在第一引导管的顶端,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加料管,其另一侧设有固定座,第一引导管上连接加气囊,通过挤压加气囊使加料管吸入环糊精,从而可以使环糊精与空气混合成均匀颗粒,避免大颗粒的吸入,易于与所需溶液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环糊精包合技术,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结,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
环糊精的发现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早期由于环糊精生成酶稳定性差,产量低,分离提纯时加入的有机沉淀剂产生毒性等原因,使环糊精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限制。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在解决了产量和毒性两大问题以后,才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今后,环糊精的工业应用将更加集中于敏感性较强的芳香性物质的微包曩研究,主要应用于食品,药物,香料,化妆品,除革剂,杀虫剂等工业领域。随着环糊精价格的下降,环糊精化学的研究在新疆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面,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超声波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法等,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制备装置大多较为复杂,操作程序繁琐,反应率低下,制得的成品纯度偏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分别竖直固定有第一引导管与第二引导管,且第一引导管与第二引导管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盖体顶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设有多组搅拌叶,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加气囊,所述加气囊底端连接有插管,其插管插设在第一引导管的顶端,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加料管,其另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水平安装有加液器,所述加液器中设有活塞,活塞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所述固定座中埋设有进液管以及吸液管,且进液管以及吸液管一端均与加液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底端面设有斜槽,所述搅拌叶的叶片尺寸沿着斜槽由下至上依次增加。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以及吸液管与加液器的连通处均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插设在第二引导管的一侧,且进液管与加液器之间的单向阀由加液器向第二引导管单向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液管的一端向下引出,且吸液管与加液器之间的单向阀由外部向加液器单向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料管进口端与加气囊底端插管的进口端相互靠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引导管上连接加气囊,通过挤压加气囊使加料管吸入环糊精,从而可以使环糊精与空气混合成均匀颗粒,避免大颗粒的吸入,易于与所需溶液混合;
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引导管设置加液器,由于有单向阀的设置,拉动活塞杆由吸液管吸取适量所需溶液,推动活塞杆将所需溶液推入第二引导管从而进入箱体内,这样可以对所需溶液剂量进行准确地把握,使得产品纯度高,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14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