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01699.7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全建勋;李坤;孙兴;梁军平;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吴欢燕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浓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颗粒物浓度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激光源,配置成发射激光束;分光镜,配置成接收激光束并将激光束分光为位于烟道外侧的第一光束和横穿所述烟道的第二光束;光接收器,配置成接收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分光镜可以将激光束分光为位于烟道外侧的第一光束和横穿烟道的第二光束。光接收器接收第一光束并将其光强度数据用作基准数据;第二光束经过烟道内部时会被其中的颗粒物散射或发生衍射,因此光接收器接收经散射的第二光束并能够将其光强度数据作为实际数据。通过实际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对比分析,即可以获得烟道中的颗粒物浓度及颗粒物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颗粒物浓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各类机械设备(尤其是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问题而言,尾气污染具有扩散快、污染广的特点,对空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如何对诸如机动车的机械设备的尾气进行检测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用以对诸如机动车尾气的排气颗粒物浓度进行对比检测,以对尾气的颗粒物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激光源,配置成发射激光束;分光镜,配置成接收所述激光束并将所述激光束分光为位于烟道外侧的第一光束和横穿所述烟道的第二光束;光接收器,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主管道和分支管道,所述激光源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第一端,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接且第二端横穿所述烟道,所述光接收器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端和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二端,所述分支管道位于所述烟道中的管体部分开设有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分光镜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中,且位于所述主管道与所述分支管道相接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主管道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光镜之间设置有第一透镜,所述分光镜和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并且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一端和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并且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位于所述分光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二充气口位于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充气口的开口方向设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一光束的传播方向或逆向于所述第一光束的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充气口的开口方向设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或逆向于所述第二光束的传播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光接收器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端的第一接收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支管道的第二端的第二接收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主管道和所述分支管道彼此垂直设置,所述主管道与所述烟道平行设置且所述分支管道与所述烟道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光接收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光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光强度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烟道为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中,通过设置分光镜可以将激光束分光为位于烟道外侧的第一光束和横穿烟道的第二光束。光接收器接收第一光束并将其光强度数据用作基准数据;第二光束经过烟道内部时会被其中的颗粒物散射或发生衍射,因此光接收器接收经散射的第二光束并能够将其光强度数据作为实际数据。通过实际数据与基准数据的对比分析,即可以获得烟道中的颗粒物浓度及颗粒物状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01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