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93504.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8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利;荣中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莞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生物 滤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的生物滤池,其包括:池体,其下端外侧连接外部水源输入机构,并在池体内部底部储存有循环水,池体上端设有出风口;送风机构,其连接池体下端的侧面,并将臭气送入池体内;除臭机构,其包括多层纵向间隔分布的除臭填料层;循环水喷洒机构,其包括连接于池体下端的出水管、与出水管连接的循环水泵、与该循环水泵连接并呈纵向分布的主水管、多根均与主水管连接并横向分布的分水管,一根分水管置于一层除臭填料层上方,且每一根分水管都设置有多个喷洒头。为了实现高效快速运行处理臭气,把一段式填料分布方式变为多段式填料分布,每层除臭填料层上部布置多个喷洒头进行布水,保持填料湿度,为功能菌团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滤池除臭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的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滤池除臭技术以其工艺相对成熟、基建费用低、操作维护简单、污染物净化彻底且处理效果好等特点而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推广,已成功应用于治理污水厂、公共区域的恶臭以及对VOC和有毒气体排放物的去除,已成为臭气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
目前市场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大多为一段式或一层式,且填料层设置比较高,导致布水效率低,布水不均匀;当运行一段时间后,细菌生长布满填料表面,造成过气孔堵塞,使得进气分布不均匀,影响除臭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生物滤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改进的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该池体下端外侧连接外部水源输入机构,并在池体内部底部储存有循环水,该池体上端设置有出风口;送风机构,其连接池体下端的侧面,并将臭气送入池体内;除臭机构,其包括有多层纵向间隔分布的除臭填料层,该除臭填料层置于出风口下方;循环水喷洒机构,其包括有连接于池体下端的出水管、与出水管连接并将循环水抽入的循环水泵、与该循环水泵连接并呈纵向分布的主水管、多根均与主水管连接并横向分布的分水管,一根分水管置于一层除臭填料层上方,且每一根分水管都设置有多个喷洒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水管与主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其是否导通的控制阀。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阀为手动控制阀或电动控制阀。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下端设置有除雾层。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有风机以及与该风机连接的送风管,该送风管与池体下端的侧面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臭填料层包含有镂空的PP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水源输入机构连接所述出水管。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水源输入机构包括有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进水管及设置于进水管上并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阀体,该进水管连接自来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莞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莞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93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钢搅拌罐
- 下一篇: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加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