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控系统校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88570.7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6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雷洪浪;张红梅;孔祥海;冯俊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甄薇薇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控 系统 校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包括控制盒(3)、基准温控表(2)、壳体(8)、导热体(11)、隔热层(9);导热体(11)、隔热层(9)安装于壳体(8)的内部;多个加热棒(10)、多个热电偶插孔均匀设置于导热体(11)内部;基准温控表(2)安装于控制盒(3)上,控制盒与壳体连接;基准温控表、基准热电偶、多个加热棒均与控制盒连接。基于装置的校验方法为:将基准温控表的基准热电偶、待校验温控表的热电偶分别放入热电偶插孔中;设定好校验温度,加热热电偶插孔;比对及校准待校验温控表的温度显示值与基准温控表的温度显示值。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准确度好、操作简便、校验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控系统校验装置。
背景技术
温控设备上的温度控制系统是决定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关键的工艺控制环节之一,温度偏低或偏高,均会导致各种产品缺陷,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严重时甚至造成产品报废。现有技术中温控设备原有设计中温控系统(温控表和热电偶)的自校和比对均采用水银温度计作为比对和参照,相当于采用传统、落后的技术方式对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校准,其缺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银温度计本身的误差就比较大,再加上读数误差,使其可信度降低;二是温控设备上热电偶和水银温度计的插孔位置不一样,这样两个不同点测得的温度也会不同,因此参照效果不理想;三是进行校准比对时,需对大功率的温控设备进行加热,能源浪费严重,而且不便于读取水银温度计的读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准确度好、操作简便、便于携带、校验费用低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控制盒(3)、基准温控表(2)、壳体(8)、导热体(11)、多个加热棒(10)、隔热层(9);导热体(11)安装于壳体(8)的内部,隔热层(9)缠绕于导热体(11)的外表面;多个加热棒(10)均匀设置于导热体(11)内部形成加热环,加热环的周围均匀加工有多个热电偶插孔,多个热电偶插孔位于导热体(11)内部;一个热电偶插孔安装有基准热电偶(7),其余热电偶插孔均安装待校验温控表的热电偶(12);基准温控表(2)安装于控制盒(3)上,控制盒(3)与壳体(8)连接;基准温控表(2)、基准热电偶(7)、多个加热棒(10)均与控制盒(3)通过控制线路(5)连接。
根据上述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与所述壳体(8)通过隔热散热支架(6)连接。
根据上述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的顶部安装有把手(1);所述控制盒(3)上安装有电源开关(4);所述控制盒(3)连接有电源线。
根据上述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11)为黄铜导热体;所述加热棒(10)为不锈钢加热棒;所述隔热层(9)为云母带隔热层。
根据上述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热电偶插孔之间的连接线形成圆形,多个热电偶插孔的深度均相同。
根据上述的温控系统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10)的功率为100W-200W,所述加热棒(10)的数量为4-6个,所述热电偶插孔的数量为4-6个,所述加热棒(10)的数量与所述热电偶插孔的数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88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墙体安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载后视摄像头防雾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