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输热网疏水系统伴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88379.2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5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兴;是金芳;温成;宋倩倩;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T1/20 | 分类号: | F16T1/20;F17D1/06;F16L59/02;F16L5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输热网 疏水 系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输热网疏水系统伴热结构,包括疏水三通、多孔板、集液槽、疏水管、伴热进汽管、疏水出口和伴热回汽管,疏水三通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蒸汽管,疏水三通的下端连接集液槽的顶部,集液槽的底部通过法兰密封;所述集液槽内设置有多孔板,位于多孔板以下的集液槽侧壁上引出疏水管,疏水管的尾端为疏水出口,伴热进汽管自主蒸汽管前端引出,伴热进汽管与伴热回汽管在首尾相接,所述伴热回汽管通过主蒸汽管后端返回主蒸汽管形成回路,疏水管位于伴热进汽管和伴热回汽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在疏水过程中介质出现冷冻、凝固的状态,确保介质的温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中,对疏水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节能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管保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输热网疏水系统伴热结构。
背景技术
长距离输送蒸汽管道为防止水锤现象需要在系统中设置疏水系统,疏水系统能自动排除用热设备及管道中的凝结水,并自动阻止蒸汽泄漏,同时能排出管道系统中积留的空气和其他不凝结气体。但是,在高寒地域的低温环境下,比如在北方地区冬季,设备和管道散热损失大,经过疏水系统的蒸汽容易产生冷凝、凝固、热度损失、冻结等现象,使得管线堵塞,出现凝结水无法排出的现象,甚至会直接损坏仪表设备,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了相关设备、管线、仪表等的正常使用。因此,疏水系统管线保温至关重要,对提高热力管道系统热效率、节省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疏水系统冻裂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输热网疏水系统伴热结构,该结构合理优化伴热系统以增强伴热效果,从而保证整个装置可以稳定高效长周期的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输热网疏水系统伴热结构,包括疏水三通1、多孔板2、集液槽4、疏水管5、伴热进汽管6、疏水出口8和伴热回汽管9,所述疏水三通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蒸汽管 15,疏水三通1的下端连接集液槽4的顶部,集液槽4的底部通过法兰17密封;所述集液槽4内设置有多孔板2,多孔板2的作用是阻止主蒸汽管15中的杂质通过疏水管5,位于多孔板2以下的集液槽4侧壁上引出疏水管5,所述疏水管5的尾端为疏水出口8,所述伴热进汽管6自主蒸汽管15前端引出,所述伴热进汽管6与伴热回汽管9在首尾相接,所述伴热回汽管9通过主蒸汽管15后端返回主蒸汽管15形成回路,所述疏水管5位于伴热进汽管6和伴热回汽管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管5、伴热进汽管6和伴热回汽管9一起包裹在保温层12内,所述保温层12外设有外护层13,所述疏水管5、伴热进汽管6和伴热回汽管9通过铁丝绑在一起,所述疏水管5和伴热进汽管6的缝隙间填充有导热胶泥14。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管5、伴热进汽管6和伴热回汽管9形成的管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管路和水平管路,所述疏水三通1位于竖直管路的顶端,水平管路位于竖直管路的下端,所述疏水出口8位于水平管路的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管路上设置有闸阀3,所述水平管路上设置有闸阀3和疏水阀7。
进一步的,位于竖直管路底部的疏水管5下端接近地面处连接有弯头10,且位于弯头 10上设置有闸阀3,所述弯头10朝向人不常通行的方向排入附近的下水井。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管5的水平管路长度>6m时,在疏水管5尾部的设置有向下的弯管16,位于弯管16底部为疏水出口8,以利于应力补偿。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管5的管径≥40mm时,水平管路每隔3m设一支撑架11;所述疏水管5的管径<40mm时,水平管路每隔2m设一支撑架11。
进一步的,所述伴热进汽管6和伴热回汽管9的管径为15mm,且总长度不超过50m。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三通1采用成品三通,疏水三通1的两端与主蒸汽管15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苏夏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88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废料回收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