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压釜蒸汽余热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86900.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余国锦;薛家兵;曾进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远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3/18 | 分类号: | F22B33/18;F22D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危松 |
地址: | 443208 湖北省宜昌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压釜 蒸汽 余热 再利用 装置 | ||
蒸压釜蒸汽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和多个蒸压釜,锅炉通过进气总管和多根进气支管与各蒸压釜一端接通,蒸压釜另外一端通过排气支管与排气总管接通,在进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排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还包括余热存储装置,所述余热存储装置包括软水罐,在软水罐内设有与排气总管连通的鼓泡总管,在鼓泡总管上连通有多根曝气管,在软水罐顶部连通有进水管和喷气管,软水罐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锅炉进水口连通,在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蒸压釜蒸汽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压釜蒸汽余热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蒸压釜热能回收是通过导汽的方式将多余蒸汽进行循环利用,其过程是将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与下一个待保压蒸压釜连通,以完成保压蒸压釜内蒸汽快速进入到下一个待保压蒸压釜内,最后是两个蒸压釜内压力趋于平衡,切断已完成保压的蒸压釜与下一个待保压蒸压釜之间阀门,下一个待保压蒸压釜内的蒸汽压力由锅炉进行补充,以保压完成的蒸压釜则是开启排气管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大量热能被浪费。因此现有的蒸压釜热能回收系统热能损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蒸压釜蒸汽余热在利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蒸压釜蒸汽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蒸压釜蒸汽余热在利用系统,包括锅炉和多个蒸压釜,锅炉通过进气总管和多根进气支管与各蒸压釜一端接通,蒸压釜另外一端通过排气支管与排气总管接通,在进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排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还包括余热存储装置,所述余热存储装置包括软水罐,在软水罐内设有与排气总管连通的鼓泡总管,在鼓泡总管上连通有多根曝气管,在软水罐顶部连通有进水管和喷气管,软水罐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锅炉进水口连通,在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
蒸压釜底部通过多个除水支管与除水总管连通,除水总管一端连通蓄水池,蓄水池通过返水管与软水罐连通,在返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在除水支管上安装有疏水阀。
还包括保温水罐,保温水罐顶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软水罐底部连通,在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保温水罐底部通过第三排水管和三通电磁阀与第一排水管连通。
在保温水罐外包裹有保温层。
在排气总管上安装有风泵。
在软水罐上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在保温水罐上安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在软水罐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三通电磁阀、风泵和第一水泵连接控制器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压完成蒸压釜与下一个待保压蒸压釜之间导汽完毕后,保压完成蒸压釜内蒸汽在软水罐内鼓泡排出,由软水罐内水回收蒸汽热量,软水罐内被加热后的水返送到锅炉重复使用,由此蒸压釜排出热能回收率在70%~90%,极大提高蒸压釜热能回收率,并且本热能回收系统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电器件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远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远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869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探用内管钳
- 下一篇:一种180度重型滑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