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79580.4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7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熙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3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简克律师事务所 31417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紫外线 去除 丙烯腈 水中 有机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紫外线光催化氧化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污水提升泵、循环泵、PH调节缓冲罐、高级氧化反应罐、排放罐、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碱加药系统、双氧水加药系统、铁盐催化剂加药系统和硫酸加药系统;所述污水提升泵一侧设置有PH调节缓冲罐,PH调节缓冲罐侧面设置有碱加药系统,碱加药系统与PH调节缓冲罐连通,所述污水循环泵一端通过管道与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连通,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侧面设置有高级氧化反应罐,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一端分别设置有双氧水加药系统和铁盐催化剂加药系统;所述排放罐一端连通有出水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丙烯腈化工生产装置排放污水主要来源为精制水经过“四效”蒸发后排水,污水中含有氰基吡啶、丙烯腈、乙腈、吡啶甲酰胺和二甲基异恶唑甲酰胺、嘧啶、咪唑、二乙二醇丁醚、吡啶异构体等杂环类化合物,B/C比在0.1以下,这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和COD高等特点,且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现有化工企业的处理工艺采用汽提塔气提部分有机物后,再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一般生化停留时间长达几天,直至CODcr和总氮、氨氮等达到排放要求后再排放。但上述该类物质对于硝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往往生产工艺总的添加剂剂量稍有改动,即会造成排放的污水指标波动较大,极不稳定达标。即使通过对生化系统优化等常规改造手段无法实现硝化反应正常运行,出水氨氮达标难度较大且不稳定;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污水提升泵、循环泵、PH调节缓冲罐、高级氧化反应罐、排放罐、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碱加药系统、双氧水加药系统、铁盐催化剂加药系统和硫酸加药系统;所述所述污水提升泵一侧设置有PH调节缓冲罐,PH调节缓冲罐侧面设置有碱加药系统,碱加药系统与PH 调节缓冲罐连通,所述循环泵一端通过管道与高级氧化反应罐连通,另一端与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连通,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侧面设置有高级氧化反应罐,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顶端分别设置有铁盐加药系统和双氧水加药系统;所述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一端连通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端出水溢流口连通至排放罐。排放罐一侧设置有硫酸加药系统,硫酸加药系统与排放罐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去除丙烯腈废水中有机物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丙烯腈废水置于PH调节缓冲罐内,且PH调节缓冲罐与碱加药系统连通,因此,通过碱加药系统向PH调节缓冲罐内加入液碱进行调节pH;
S2:将PH调节缓冲罐内的丙烯腈废水通过污水提升泵内输送至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内;
S3:铁盐加药系统和双氧水加药系统分别通过管道混合器将铁盐催化剂和双氧水通入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内;
S4: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内的丙烯腈废水通过循环泵泵入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器内通过高压紫外光、双氧水和铁盐催化剂的配合进行催化氧化后,再回到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反应,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内设置有检测器,能够检测丙烯腈废水中的总氰浓度;
S5:当高压紫外光高级氧化反应罐内的丙烯腈废水中的总氰浓度小于设定排放值时,即可通过出水溢流管道排出至排放罐,通过硫酸加药系统调节排放罐内废水pH至中性后即可排放至后段工艺。
在所述S1步骤中,碱加药系统加入30%的液碱,将PH值调至9-11。
在所述S1步骤中,丙烯腈废水在PH调节缓冲罐内的停留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熙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熙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79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梯超员检测摄像头
- 下一篇:一种丙烯腈催化剂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