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66050.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森;沙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80 | 分类号: | B29C53/80;B29C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岚崴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折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包括操作台、承载板和固定台,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台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微型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微型电动推杆共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微型电动推杆相邻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轮、限位板、活动轮、上挡板、下挡板以及支撑柱,这样在对塑料型材进行折弯的时候,可以根据所需折弯的角度大小选择不同的折弯方式,使得装置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缩减了装置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型材制品使用较多的有:窗框、楼梯扶手、走线槽、壁脚板、异型管等,原材料主要是硬PVC,少数是半硬PVC、软质PVC、聚氨酯低发泡等材,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塑料型材一般都需要折弯,然而现有的折弯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有的折弯装置在进行折弯作业时,对不同的孔径或者不同厚度的塑料型材,不能进行对应的调节,使得装置适用范围比较小,通用性差,影响塑料型材的成品合格率,此外现有的折弯装置多存在折弯角度不均,甚至出现型材折断、破损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型材折弯装置,包括操作台、承载板和固定台,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台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微型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微型电动推杆共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微型电动推杆相邻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邻一侧的表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滑轨,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轮,且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位于固定轮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机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第二机箱和操作台的表面并延伸至操作台的内部,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位于滑轨的内部,且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活动轮,所述活动轮与操作台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机箱,所述第一机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第一机箱和操作台的表面并延伸至操作台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接杆,接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底盘,所述转动底盘与操作台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底盘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且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分别滑动设置有上挡板和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位于上挡板的正上方,且所述连接平台的上表面分别贯穿开设有穿插孔和插孔,插孔共设置有三个,每个插孔均位于穿插孔的外侧,所述上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螺纹连接杆,所述螺纹连接杆共设置有三个,每个所述螺纹连接杆与每个插孔相互对应,且每个所述螺纹连接杆的上下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紧固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挡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磁性卡接块,所述下挡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遮挡块,两侧所述遮挡块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且两侧所述遮挡块的顶端与两侧所述磁性卡接块吸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插接槽,且所述支撑柱内部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微型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微型电动推杆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微型电动推杆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上夹板,所述支撑柱内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相邻一侧的表面皆等间距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锯齿块,且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位于插接槽的上下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6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