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63305.3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9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淮;邸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力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E01F13/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念 |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引导 标线 线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涉及引导标线线带的技术,属于属于道路引导标识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通过形变固定部与非形变固定部的配合使用,提供稳固、安全、使用寿命长的引导标线线带,减少对交通道路的干扰;且通过固定滑板、形变曲板、形变支撑杆及各对应滑道的相互配合,以简单的、稳定的结构有效解决车辆逆行的引导作用;且通过在形变曲板一端设置的缓冲部件,对逆行情况下的车辆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后续纠纷问题,为车主和引导标线线带的设计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引导标识领域,涉及引导标线线带的技术,具体是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增多,人们出行的频繁,行驶在道路上需要遵章守法,按照道路导流进行行车,因此,道路引导线在交通安全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而道路划线需要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冻,遭受车辆的冲击磨耗,甚至还需面对车辆的逆行冲击,因此对其各方面性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其稳固性、安装简单,以减少交通干扰;其次要求反射能力强,色彩鲜明,反光度强,使白天、夜晚都有良好的能见度;第三,应具有抗滑性和耐磨性,以保证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最后,为防止车辆逆行所造成的危险,应设置防逆行结构,以引导车主遵守交规,正确驾驶。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9162216A的中国专利所提出的一种防逆行减速带,他提出了其左端伸入左减速带单元中的顶板内部;防逆行钢片右端高于左减速带单元中顶板右端的高度;拉簧的拉伸行程不小于防逆行钢片右端向右减速带单元底板的运动行程,该减速带能防止单行道上出现车辆逆行,减少交通拥堵;但并不能完善的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出一款新的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通过形变固定部与非形变固定部的配合使用,提供稳固、安全、使用寿命长的引导标线线带,减少对交通道路的干扰;且通过固定滑板、形变曲板、形变支撑杆及各对应滑道的相互配合,以简单的、稳定的结构有效解决车辆逆行的引导作用;且通过在形变曲板一端设置的缓冲部件,对逆行情况下的车辆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后续纠纷问题,为车主和引导标线线带的设计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如何通过形变固定部与非形变固定部的配合使用,提供稳固、安全、使用寿命长的引导标线线带,减少对交通道路的干扰的问题;
如何通过固定滑板、形变曲板、形变支撑杆及各对应滑道的相互配合,以简单的、稳定的结构有效解决车辆逆行的引导作用问题;
如何通过在形变曲板一端设置的缓冲部件,对逆行情况下的车辆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后续纠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道路引导标线线带,包括若干个基座,若干个基座横向同轴排列组成道路引导标线线带;
若干个基座的安装位置与道路方向相反,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若干个基座的一侧分布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呈圆环状与直列状,若干个基座设有反光层的一侧与道路方向相反,对车辆启到及时的警示引导作用,面对不同天气均有有效引导;
所述基座包括非形变固定部与形变固定部,所述非形变固定部与形变固定部固定连接,加强引导标线线带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非形变固定部包括四分之一椭圆固定块,四分之一椭圆固定块对汽车轮胎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减小汽车轮胎接触引导标线线带时的冲击力;所述四分之一椭圆固定块的一侧粘贴有反光层,不同形状的排列组合起到更有效的引导。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固定部包括固定滑板、形变曲板、形变支撑杆、T型形变杆以及形变滑块;
所述固定滑板上开设有四条滑道,且四条滑道对称设计,四条所述滑道包括两条外侧滑道与两条内侧滑道,两条内侧滑道对称开设在两条所述外侧滑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力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力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3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