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62256.1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4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翔宇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边坡防 渗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护坡板,护坡板上开设有种植槽,护坡板右部下端开设有前后贯穿的排水通道,护坡板右壁前后端及前壁左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连接耳内套设有固定桩。本实用新型通过护坡板上的种植槽可将大部分的雨水收集并通过通孔排流至排水通道内,通过上侧护坡板上的排水槽与下侧护坡板的限位槽插接,可有限的将坡面上方的雨水通过排水通道向下方排出,通过多个护坡板的拼接可方便的适用于多种坡面,施工便捷,适用场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降雨,降雨能导致以下不利影响:坡体内的水将导致坡体结构自重增加,边坡下滑力也相应增加;坡体内的水会降低坡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边坡稳定性;坡体内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渗透力等影响边坡稳定性。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8701709U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该结构包括坡体和坡体底部的拦坝,坡体的上部设有拦水渠,拦坝远离坡体一侧的底部设有排水渠,坝体内贯穿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包括连通拦水渠与排水渠的第一排水管,连通坡体内部与排水渠的第二排水管,排水管远离排水渠的一端设有过滤件。
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该结构施工难度大,适用场景单一,在面对小型坡面或坡度较低的斜坡使用时,造价高,施工慢,不利于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护坡板,所述护坡板上开设有种植槽,所述护坡板右部下端开设有前后贯穿的排水通道,所述护坡板右壁前后端及前壁左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内套设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活动杆下部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钉土锥,所述钉土锥顶面呈环型等间距设有多组成V字型排列的连杆。
优选地,所述种植槽底面为左高右低的斜面,且所述种植槽右壁呈线性等间距开设的多个通孔与排水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水通道前壁固定连接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排水通道后端开设的限位槽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护坡板后部左右端及左部前后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与安装孔滑动连接。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杆之间铰接配合,且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杆上端与固定杆铰接,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杆下端与钉土锥铰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护坡板上的种植槽可将大部分的雨水收集并通过通孔排流至排水通道内,通过上侧护坡板上的排水槽与下侧护坡板的限位槽插接,可有限的将坡面上方的雨水通过排水通道向下方排出,通过多个护坡板的拼接可方便的适用于多种坡面,施工便捷,适用场景广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桩将护坡板与坡面固定后,转动螺帽带动与活动杆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向上移动,钉土锥与固定杆上铰接的连杆对向外侧伸展,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护坡板与坡面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坡板结构后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翔宇,未经陈翔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62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